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12-18
公证书是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一部分,旨在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
公证机构的证明活动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活动有所不同。前者是在民事争议发生之前,对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给予认可,以防止纠纷,减少诉讼。它不能为当事人解决争议。而后者是在民事权益纠纷发生并由当事人起诉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作出裁决。
一切公证行为都产生证据上的效力。
首先,任何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经过公证证明后,国家会证明它们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从而产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如果涉及某项文书的收集和调查证据,而该文书经过公证证明,那么法院将确认其效力,并可以直接采证。当然,如果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那么公证证明的效力就会被否定。
其次,依照法律必须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公证证明成为这些法律行为生效的必要条件。法律对于不同的法律行为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包括口头、书面和公证证明,取决于该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对第三方的作用。即使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自行协议将公证证明作为双方法律行为的必要形式条件之一,那么该法律行为也必须经过公证证明才能成立。
最后,对于债权文书,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对权利义务关系没有争议,并经过公证证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那么当债务人拒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无需向法院起诉要求作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