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2-20
(一) 私自出具公证书;
(二) 为不真实、不合法的事项出具公证书;
(三) 侵占、挪用公证费或者侵占、盗窃公证专用物品;
(四) 毁损、篡改公证文书或者公证档案;
(五) 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六)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给予处罚的其他行为。根据以上行为的严重程度,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将会受到不同的处罚。公证机构将会受到警告,并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能会被停业整顿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公证员将会受到警告,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能会被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如果公证机构或公证员有违法所得,将会被没收违法所得。如果情节严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还可以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如果以上行为构成犯罪,将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如果公证员因为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将会被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被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将不能担任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但作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监护人或近亲属除外。
1.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身份健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必须是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这意味着公证员必须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且没有被剥夺选举权;
3. 必须参加全国司法考试并通过,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此外,还需要在公证处实习一年,并经中国公证员协会组织的培训合格。公证员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和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公证员作为专职司法人员,需要为社会和当事人提供所需的法律服务,解决各种法律疑难问题。只有具备相当的文化水平、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胜任公证员的工作。根据规定,公证员需要经过省司法厅的考核和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