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1-02
根据我国刑法第73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并且情节严重的话,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缓刑考验期限的计算方式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从判决书的角度来看,判决书一经宣判,判决的内容不能再擅自更改。根据1999年刑事法律文书改革后的要求,缓刑考验期的起止时间应该写入判决书中。因此,将缓刑考验期限从宣判之日起计算可以明确起止时间,体现判决书的严肃性。
其次,从刑法条文来看,我国刑法对于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刑期计算都是从判决执行之日开始,而对于缓刑考验期限的计算,则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因此,判决确定之日与生效之日是不同的时间概念。
此外,从缓刑考验期限的性质上看,确定之日不是生效之日。缓刑考验期限是指被告人被宣告缓刑后,在一定期限内进行考验,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等来决定是否撤销缓刑。如果将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生效之日开始计算,会导致期限的不确定性,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因此,将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可以避免法律漏洞的出现,确保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生效之前也有法律依据来撤销缓刑。
在缓刑考验期间,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并服从监督。
2. 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 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 如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经过考察机关批准。
需要注意的是,在假释环境中,剥夺政治权利仍然是从缓刑结束时开始执行,与主刑的条件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