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6-01
2013年5月1日,周某因资金紧缺向吴某借钱用于生意周转,其考虑自己的外甥汪某朋友多、人缘好,便希望汪某能做自己的担保人。而汪某因信任自己的亲舅舅,便满口答应下来。周某在借款后出具了借条一张,上面载明:“今借到吴某人民币伍拾万元整,付款方式为转账。借款利息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借期为10天。”汪某当天以保证人身份在借条上签字,自愿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担保期限为贰年。后吴某给周某实际汇款42万元。借款期限届满后,周某仅付了三次利息给吴某后,就再也没有提及还钱的事。经过多次追债无果,吴某便一纸诉状将担保人汪某告上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汪某自愿作为周某向吴某借款的担保人,并为吴某所接受,双方之间的保证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汪某在周某不履行债务时,应当按照约定的保证范围承担还款责任。故法院判处汪某应偿还420000元及利息。
近年来,民间借贷可谓无处不在,因民间借贷纠纷引发的民事诉讼也逐年增加。很多案例存在借贷双方事实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作为借贷“中间人”的担保人也时常被牵扯其中,极易产生纠纷。法官提醒大家一定要谨慎担当担保人,轻率的担保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扛不起”的麻烦。作为借贷双方当事人以及借贷担保人,如何在借贷关系中尽量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呢?针对此类问题,法官给出以下提醒:
借款人大额借款并用房地产或车辆作为抵押,甚至将房产证或车辆行驶证交给出借人,但未办理相关手续,到时没有还钱而诉至法院时,并不能行使房地产或车辆拍卖所得款项的优先受偿权。因此,当事人要想行使优先受偿权,必须到房地产管理机关或车辆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法院在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为避免虚假诉讼和实际上未履行借款支付行为的情况,对大额借款将要求当事人说明资金来源、交付方式甚至资金去向并提供相关证据,而并非凭一份借条或借据就可以作出判决,故当事人应当保存好银行凭据、款项来往等相关证据。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的规定,民间借贷合同为实践性合同,自出借人提供借款时生效,也就是说只有出借人向借款人交付了款项后合同才能生效。所以借、贷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后,交付款项时还应出具借条或借款收条,当然也可以在借款合同上明确注明借款已交付,或者约定通过银行交付并保留银行支付凭证。
借款人、担保人在借贷合同或借条上签名时,要审查相关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真实意思,特别是借款数额、还款时间、利息约定和担保内容及方式。同时,绝对不能在空白纸张上或空格的借贷合同或借条上提前签名,以避免事后填上的内容不符合自己的真实意思。
民间借贷是借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合法的借贷行为,作为金融机构信贷和社会信用形式的补充,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看似十分简单,实际上问题不少,当事人在处理相关事宜不明白时,要尽可能向司法工作人员或懂法律的人咨询,以避免、减少纠纷和风险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