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判决后强制执行不了怎么办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执行法律知识

法律判决后强制执行不了怎么办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5-02-15

 
129738

法律判决后无法强制执行的处理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无法执行法院判决的情况下,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执行程序,具体情形包括:

1. 申请人撤销申请;

2. 用于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

3. 被执行人是已故公民,无可供执行的遗产且无法承担义务的;

4. 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已故;

5. 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

6.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在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先予执行后能否撤诉

根据我国民诉法规定,在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医疗费用以及追索劳动报酬等情况下,可以先予执行。但是,先予执行后申请人是否可以撤诉存在以下问题:

先予执行使申请人提前实现了判决中可能确定的部分权利,被执行人也提前履行了判决中可能确定的部分义务。从表面上看,案件的实体争议已经解决,诉讼可以终结,申请人可以撤诉。然而,先予执行只是一种假执行,其是否正确合适以及争议是否解决还需要继续审理才能得出结论。

如果允许申请人在先予执行后撤诉,将无形中剥夺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放弃了人民法院的诉讼义务。一旦先予执行不当,将必然导致新的争议,给被申请人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在先予执行后不应准许申请人撤诉。应该继续审理案件,待案件审结后,如果原告胜诉,人民法院在判决书或调解书中应明确扣除先予执行的款项或特定物品,并返还担保物,双方进行结算。如果原告败诉,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应同时撤销先予执行的裁定,并返还已执行的款物,并赔偿被申请人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先予执行应满足的条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当事人提出申请。先予执行是因为当事人一方生产、生活急需而采取的措施,只有当事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才能裁定先予执行。

2. 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生产经营。裁定先予执行实际上是在判决确定前,实现未来判决确认的部分实体权利。因此,裁定先予执行必须建立在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前提下。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各方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都是明确的。而“严重影响”是指申请人难以或无法维持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如果对申请人没有这种影响,不能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

3. 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如果被申请人无法履行义务,比如即将破产或身无分文且没有有价值的财物,不能裁定先予执行。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对方一直拖着不来处理怎么办
  2. 普通合伙企业债务清偿规则
  3. 公司未缴纳社保的强制执行程序
  4. 公证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问题
  5. 最新房屋强制执行公证效力的法律意义

行政强制法热门知识

  1. 购买经济适用房贷款所需材料清单
  2.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
  3. 从理论角度看行政听证程序的意义
  4. 扰乱单位秩序拘留程序
  5. 如何申请成为人民陪审员
  6. 滞纳金的法律性质
  7. 行政拘留: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