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复议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5-01-24

 
128492
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则证明原具体行政行为无效,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以下是小编对相关法律内容的整理,欢迎大家阅读。

撤销行政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撤销是指取消已经发生的行政行为,意味着被撤销的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即无效力。撤销分为两种情况:

一、具体行政行为有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或者滥用职权、明显不当五种情形的,决定撤销

具体行政行为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决定撤销:

  1.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2. 适用依据错误
  3. 违反法定程序
  4. 超越或者滥用职权
  5. 明显不当

二、行政机关不依法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

如果行政机关未依法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将视为该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可以决定撤销该行政行为。

法律依据

撤销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根据该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以下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1.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决定将被维持。
  2. 如果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如果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 适用依据错误的
    3. 违反法定程序的
    4. 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 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4. 如果被申请人不按照法律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将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延伸阅读
  1. 行政监督的申请条件及适用范围
  2.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
  3. 哪些内容可以信访
  4. 官员双规后的工作情况
  5. 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认定标准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申请复议的自然人死亡,行政复议终止
  2. 行政复议申请书应载明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3.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利害关系要求
  4.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身份和特征
  5.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
  6.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
  7. 工伤行政复议的复议决定书的存在与法律效力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家政服务员劳动协议书范本
  2. 行政诉讼被告答辩状范本
  3. 钢结构安装劳务合同范本
  4. 房地产公司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