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保证人不担责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保证 > 保证人法律知识

哪些情况下保证人不担责任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2-07

 
12820
担保行为在现在商业行为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当双方订立的是对于双方都非常重要的买卖或者债务合同时,请一个具有不错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来进行担保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哪怕是请了担保人也并不是就意味着合同一定能顺利履行,而有的时候就需要担保人承担保障合同履行的责任,那么保证人如何才能不担责任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情形

第一种情形:主合同当事人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

根据《担保法》第30条规定,如果主合同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非法串通,共同实施某种行为,以骗取保证人提供担保,那么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保证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人既不承担保证责任,也不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如果保证人受到此种损害,他还有权要求债权人和债务人进行赔偿。

第二种情形:债权人使用欺诈、胁迫手段使保证人提供保证

根据《担保法》第30条规定,如果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那么保证人将不承担保证责任。欺诈是指债权人故意制造虚假事实或歪曲事实,或者故意隐瞒事实真相,使保证人陷入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包括威胁和强迫。威胁是指债权人以未来的不法损害相恐吓,使保证人陷入恐怖,并因此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强迫是指债权人以现实的身体强制,使保证人陷入无法反抗的境地,并因此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不论是欺诈还是胁迫,只要是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保证人都不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人不承担责任的情况

根据《物权法》第175条规定,如果第三人提供担保,在未经其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部分债务,那么担保人将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禁止性规定

相关规定

根据《担保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除非有法人书面授权。根据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公益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一般不得作为保证人为他人提供担保。

特殊情形

村民委员会、经济联合社不属于上述禁止范围,它们依法可以作为保证人。在实践中,村民委员会和经济联合社经常为他人贷款提供保证担保。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八、九十年代农村为扶持村民个人发展果场、电厂等承包经营或办厂等私营企业,以促进农村经济建设为目的的行政性行为。然而,这种保证行为存在很多弊端。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虽然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但它并非营利性组织,也没有独立财产。村经济联合社与村民委员会通常是两个实体,但人员可能是相同的。虽然村经济联合社拥有一定的注册资产,但其经济实力也很有限。
延伸阅读
  1. 保证期间已过起诉还有用吗
  2. 已过担保期限担保人还需要负责吗
  3. 担保人被债权人欺诈了可以取消担保吗
  4. 什么是连带责任保证?
  5. 抵押担保人能否上失信

保证热门知识

  1. 债务人转移财产保证人能否起诉
  2. 保证人需要什么条件
  3. 保证人死亡后继承人需要承担保证义务吗
  4. 保证人起诉债务人配偶可以吗
  5. 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可以吗
  6. 保证人起诉债权人的情形
  7. 借款担保人的保证责任怎么认定
保证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