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2-27
冤假错案是指在司法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判决或冤案。冤假错案的出现主要与以下几个法律问题相关:
疑罪从无原则是指在刑事司法中出现既不能排除犯罪嫌疑又不能证明有罪的两难情况下从法律上推定为无罪。无罪推定原则是指任何人在法院没有以确实、充分的证据证实和判决其有罪前,应推定其无罪。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存在“宁可错抓、不可错放”的懒汉心态,导致错误判决的出现。其次,存在“先入为主”的问题,即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先认定有罪然后去论证支持,这也容易导致错误判决的发生。此外,还存在诱供和刑讯逼供的问题。
一些公安机关过分强调破案率,过分追求“命案必破”,过分强调办案效率和时间要求等,这给公安司法机关办案增添了压力,甚至会形成外在的干预因素,进而影响到办案质量。
实践中,受制于认识手段、取证设备和办案人员能力水平等因素,在取证的及时性、取证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证据的保存、档案的记录和完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容易导致错误判决的出现。
我们的办案和判案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公众、媒体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和媒体曝光率高的案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缓解舆论压力,在处理这些案件时,办案方更容易显得急躁,从而容易产生冤假错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对于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违法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规定,对于违法审判行为,应当进行相应的追究和处理。具体包括:
1. 独任审判员违法审判的,由独任审判员承担责任。
2. 合议庭成员评议案件时,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导致评议结论错误的,由导致错误结论的人员承担责任。
3. 审判委员会委员讨论案件时,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导致决定错误的,由导致错误决定的人员承担责任。审判委员会主持人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导致审判委员会决定错误的,由主持人承担责任。
4. 院长、庭长故意违反法律规定或者严重不负责任,对独任审判员或者合议庭的错误不按照法定程序纠正,导致违法裁判的,院长、庭长、独任审判员或者合议庭有关人员均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违法办案责任的追究,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检查、通报批评、纪律处分或者移送司法部门依法处理等措施。
人民法院各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应当配合监察部门的工作,及时将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违法审判线索通知监察部门,并提供有关材料。各级人民法院监察部门负责收集违法审判线索、调查违法审判责任,并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进行处理。
以上是对冤假错案的法律问题以及违法办案责任追究的相关规定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