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法的最新解释及规定详解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国家赔偿法律知识

国家赔偿法的最新解释及规定详解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1-15

 
127365

国家赔偿责任判错制度的重要意义

自10月1日起,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开始生效。这一规定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扩充确认程序的功能

新规定在上诉和审判监督之外,明确规定即使没有无罪判决或其他纠正误判的正式决定,个人或团体也可以向管辖法院或其上级法院申请有关职务行为侵权的确认之诉。

规定申诉前的救济手段

在提出确认之诉之前,有关当事人必须穷尽申诉、审判监督等上的救济手段,除非已经获得足以证明职务行为侵权的权威性文件。

明确判断违法性的标准

新规定以列举的方式明确了15项判断审判人员职务行为违法性的标准。其中14种职务行为涉及司法程序上的诉讼指挥权和法警或执行官的命令权的行使,判决及其他审判活动并没有明文包括在内。虽然第15项规定的“其他情形”条款也可用来审查判决内容,但应十分慎重,严格掌握,除确认违法各方分歧不大的情形之外,均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国家赔偿方式的种类

国家赔偿方式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形式。根据世界各国的国家赔偿法规定,主要有三种方式:

金钱赔偿

金钱赔偿是指根据受害人的损害程度计算或估算后,以货币支付的形式给予受害人一定额度的赔偿。金钱赔偿适用于不能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的情况,包括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及生命健康权、侵犯受害人财产权且财产已灭失或拍卖、侵犯受害人财产权且财产已损坏且不能恢复原状或有重大困难、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与法律规范相抵触的情形。

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是指赔偿义务机关按照受害人的愿望和要求,将受害人的财产或权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恢复原状适用于财产被损坏但能够恢复原状、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情况,以及恢复原状不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国家赔偿中的恢复原状的适用范围比民事赔偿中恢复原状的使用范围要广,还包括权利的恢复原状,如恢复原居住地的户口、恢复职级。

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指赔偿义务机关将因侵权行为而脱离受害人控制的财产归还给对该财产享有所有权、占有权的受害人。返还财产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原物存在、比金钱赔偿更为便捷、不影响公务的情况。

延伸阅读
  1. 分裂国家罪中首要分子的含义
  2. 收受财物后退还或上交的法律规定
  3. 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权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5.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否可以请辩护律师?

国家赔偿法热门知识

  1. 我国司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方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行使职权侵犯人身权的赔偿
  3. 司法解释规定:错误执行案件占比60%
  4. 看守所的行为是否违法会导致司法赔偿?
  5. 刑事赔偿与民事赔偿的优先顺序
  6. 对赔偿委员会决定不服,复议的流程是怎样的
  7.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
国家赔偿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