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会受到什么处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警察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会受到什么处罚

点击数:46 更新时间:2020-05-25

 
127079

警察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会受到什么处罚?

警察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具有行政的色彩,警察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依照法律规定会遭受以下处罚:

(1)国家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处罚种类:

1、罚款;

2、拘留;

3、刑事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根据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修正)。第十九条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如何防范警察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1、建立警示教育学习机制,增强意识。

为巩固治理效果。发布各级公安机关通报、媒体网络公布的典型案例,重新下发《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使用公安信息网违规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公安机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公安信息共享查询应用“七不准”》《公安民警使用网络社交媒体“九不准”》等文件,加强民警、辅警公安信息网络安全保密知识的学习,增强全警对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2、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强化管理。

向民警、辅警下发自查自纠清单,要求对照检查是否存在数字证书随意转借他人使用等现象,对他人借用、使用本人数字证书未及时记录、登记备案,未经批准短时间内超量查询警务信息等情况,提交《自查自纠报告》并签订《安全保密协议》。

3、加大执纪执法力度,依规追责。

对发现问题但对问题隐瞒不查、不报的,不仅严肃处理直接责任人,还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上报上级机关由刑侦、治安等相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未构成违法犯罪的严肃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非法泄露个人信息要怎么认定?

1、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修正案没有对公民个人信息作出界定。有人认为,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职务、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资格、工作经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指纹、网上登录账号、密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信息。笔者认为,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个人社会活动空间的拓展,个人信息的内容会更加丰富,采用列举式的方法显然无法穷尽。从内涵上看,公民个人信息指反映公民个人生理及身份特征、社会生活经历及家庭、财务状况,也包括公民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取得、采用的个人识别代码。从外延上看,具有以下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认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是该罪构成中的客观方面要素。何为“非法获取”?法条采用了枚举加兜底的方式表述。“窃取”的特征在于利用权利人不知,秘密占为己有;“其他方法”法律无法穷尽,但应当与窃取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适用同一刑法评价标准。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二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三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3、情节严重的认定

依修正案,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责任。但何为“情节严重”,尚无明确的规定可循。从立法背景看,近年来,公民信息广为泄露,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但刑罚手段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均应受到刑罚处罚。

个人信息泄露的概念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隐私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和网络行为信息等。人为倒卖信息、手机泄露、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个人信息泄露危害巨大,除了个人要提高信息保护的意识以外,国家也正在积极推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进程。

延伸阅读
  1. 拒绝或阻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会受到什么处罚
  2. 公司雇佣童工怎么处罚?公司不知情也得处罚
  3. 赠品是假货什么处罚
  4. 危险驾驶立案后有什么处罚
  5.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正当经营会受到什么处罚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自家墙上安装电网小偷触电身亡是否有责任
  2. 村委会是否具有行政处罚权
  3. 私自接自来水如何处罚
  4. 安监局罚款不交后果
  5. 环保举报不受理怎么办
  6. 村长不是党员,违纪怎么处罚
  7. 街道办事处有执法权吗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