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中听证程序的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处罚中听证程序的规定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2-22

 
126515

行政处罚法中关于听证程序的规定

一、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3日内可以提出听证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在调查终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通知当事人到场,并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实、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拟将给予的行政处罚等事项。如果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告知有不同意见,并且与行政机关的认定存在重大分歧,当事人有权提出听证要求,要求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3日内进行听证。

二、行政机关通知听证时间和地点

为了确保当事人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前的7日内通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三、公开举行听证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必须公开举行。这一规定旨在遵循行政处罚的公开原则,方便人民群众对听证进行监督,确保听证的公正性。

四、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听证

行政机关应当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作为听证主持人,以保证听证的公正性。如果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权申请回避。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进行审核,如果主持人确实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回避,并重新指定听证主持人。

五、当事人参加听证和委托代理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听证是给当事人一个辩护和查清事实的机会和场合,当事人可以自己参加听证进行申辩,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参加听证并为其辩护。代理人可以是当事人的近亲属,也可以是当事人聘请的律师。

六、调查人员提出指控,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听证开始后,行政机关将指控当事人的违法事实、提供证据材料和提出处罚意见;当事人可以就指控的事实和相关问题发表意见、出示证据并进行答辩;行政机关和当事人可以就各自出示的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当事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通过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双方的证据出示、辩论、陈述意见和阐明事实,为行政机关作出正确的行政处罚决定奠定基础。

七、制作听证笔录并交当事人审核

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时,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之一。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交当事人审核或宣读听证笔录。如果当事人认为记录有遗漏或错误,可以请求补充或改正。当事人认为无误后,听证主持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应当在听证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另外,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举行听证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不由当事人支付。这指的是行政机关为组织听证所支付的费用,如场地租用费等,不包括当事人聘请律师、取得证据等个人应支付的费用。

延伸阅读
  1.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2. 强制拆迁听证参加人员范围
  3. 卫生行政处罚听证条件
  4. 湖南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有哪些
  5.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被行政拘留后的救济途径
  2.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限
  3. 知情权
  4. 苗圃火灾赔偿标准的确定
  5. 九年义务教育的劝退问题
  6. 法律咨询:行政处罚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况
  7. 法律对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