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1-14
听证程序是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公开举行专门会议,由行政处罚机关调查人员提出指控、证据和处理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的程序。听证程序在中国的引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种特殊情形而非独立程序。
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时,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并不得要求当事人承担听证费用。
以上三种较重的处罚可能给相对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为了慎重起见,在作出处罚之前,应给相对人一次申辩和质证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拘留虽然较处罚更轻,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7条的规定,暂缓拘留的救济程序已被设立,因此《行政处罚法》不再规定听证程序。
当事人要求听证时,应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3日内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应在听证会前的7日内通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和地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听证由行政机关制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支持,当事人如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权申请回避。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2人代理。在听证会上,调查人员将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而当事人则有权进行申辩和质证。听证应制作笔录,该笔录应在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将根据一般程序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听证笔录是调查结果之一,也是行政处罚的一项证据。与《行政许可法》中的听证笔录的“案卷排他性原则”不同,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笔录仅作为“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