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0-04
行政执法人员在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必须按照以下程序严格执行:
1. 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身份。
2. 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
3. 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诉。
4. 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详细说明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行为、行政处罚的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5. 当场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给当事人,并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于确凿的违法事实并有法定依据的情况下,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一、发案与立案
1. 发案来源通常有:上级部门交办、有关部门移交、群众举报、消费者或受害人投诉申诉、日常监管中的发现。
2. 发现案源并初步核查、核实案源线索后,认为应当依法立案查处的,办案机构必须及时立案。立案是合法启动行政处罚程序的首要环节和法律依据。
二、调查取证
1. 案件批准立案后,办案人员必须及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检查。
2. 办案人员调查案件、收集证据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主动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3. 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调查时,应当收集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上述证据必须经过多方查证核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4. 案件应在法律规定或领导指定的期限内调查完毕;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调查,应报主管领导审查批准。案件调查完毕后,承办人员应按要求制作《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草拟行政处罚建议书,并连同案卷送本局案件核审机构核审并报局长或主管副局长审批。
三、案件核审
所有适用一般程序查处的案件,具体承办人员依法核审后,由执法监察办公室进行书面核审。
四、行政处罚依法告知,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辨意见或举行听证
案件经核审机构书面核审并同意后,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办案机构应依法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将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拟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等事项,依法告知当事人。如果案件涉及听证,应按相关专项规定执行。
五、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对于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按要求制作规范格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加盖办案机关的公章。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日期,以办案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六、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1. 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应按法律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及时送达当事人。
2.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将罚缴的财物等及时上缴国家金库或依法作出处理。
七、案件备案和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