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6-28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期间分为两种情况:
当事人在场时,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给当事人。
当事人不在场时,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的七日内进行送达。送达期间从行政处罚决定书上载明的日期的第二天开始计算。如果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那么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如果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期满前通过邮寄交付,那么不算作过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制作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书面法律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处罚中最重要的文书,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对当事人的拘束力,也是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财产的依据之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制作要件在法律法规中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措辞、内容、格式和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证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质量,同时也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处罚决定书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首部包括标题、编号以及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如果当事人有委托代理人,还需要写明代理人的基本情况。
正文包括事实、理由、依据和处罚决定等内容。
(1) 案件事实的表述要完整准确。案件事实是指案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况,包括案件来源、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经过、情节和结果等要素。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如涉案违法物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购进渠道、数量、货值、违法所得、剩余物品数量和价值、违法行为的定性以及相应的违法后果等内容应该写全。叙述事实时应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案情,并重点详述主要情节和因果关系。执法人员还应明确说明影响自由裁量的从重或者从轻、减轻处罚等情形。另外,在叙述事实时不应加入任何主观的评论性语言。
(2) 证据的列举。违法事实必须经过调查核实,有充分证据证明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对于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要求明确、具体,全面列举认定违法事实的主要证据,每个违法事实要素都要有证据支撑,并进行证据分析。证据的列举可以在叙述事实过程中同时进行,也可以在叙述违法事实后单独列举分析。
(3) 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情况。对是否采纳当事人提出的观点,应当详尽说明理由。应当描述行政处罚决定前的告知时间、形式,以及当事人是否提出陈述申辩意见。如果当事人提出了陈述申辩意见,应当描述当事人的申辩要求和理由,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说明复核以及采纳与否的情况和理由。当事人在听证中对行政机关调查认定的事实、定性、法律适用、证据程序等提出的相关质疑及其证据也应按上述要求描述。特别是对于不采纳的理由,要援引法律法规,并进行必要的法理分析以清楚、详尽地说明。
(1) 法律适用的理由应全面表述。对违法事实认定后实施处罚的理由和处罚的法律依据,应当结合具体个案事实,对具体适用某一法律条款作为处罚依据的理由进行解释,必要时要对法律条款进行法理解释。
(2) 引用法律条款要准确,符合法律适用原则,并且应按照条、款、项、目的顺序写明适用到最底一层。
(3) 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规范合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阐述作出具体行政处罚的理由,包括依法从重或者从轻、减轻情节的适用。
处罚决定应当清楚、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客观性和可执行性。罚款除了使用阿拉伯数字外,还应同时使用汉字表述。
尾部主要包括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同时表述逾期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在告知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的救济途径时,要写明复议机关和诉讼法院的具体名称和地址,复议、诉讼的期限,并在文书上注明制作日期并加盖行政执法机关的公章。
适用简易程序办理的案件并不意味着只需要一份当场处罚决定书。由于简易程序适用于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罚较轻的情况,所以与一般程序相比,简易程序的“简”在于可以省略立案审批、证据的登记保存、查封扣押、案件合议、处罚的事先告知或听证告知、处罚前的案件审核等环节。但是,有一些环节是不能省略的。例如,对于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给予即时处罚的情况,应当有现场检查笔录;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询问,告知陈述申辩权并听取其陈述申辩,应当将相关内容记录于调查笔录中;当场收缴罚款时应当出具合法收据等。如果没有其他执法文书作为支撑,很难说明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也为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