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减免程序怎么走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处罚减免程序怎么走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16

 
126382
在很多时候会出现行政处罚,这是因为我们处理事项不当导致的行政处罚,我们需要独自承受且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但是在这种很严格的行政处罚中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可以进行行政减免,所以下面就有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行政处罚减免的程序以及内容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对行政违法行为的免除、减轻、从轻、从重处罚,自由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一、违法行为情节是免除、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根据

在行政处罚中,执法人员应该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来决定合理的行政处罚,而不仅仅依据基本的违法事实。如果忽视了违法行为情节,将会影响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根据我国执法的根本原则,执法机关在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首先要“以事实为根据”,也就是要查明当事人的基本违法事实和违法行为情节。基本违法事实是决定是否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除了基本违法事实,还需要考虑违法行为情节,包括违法行为人主观过错程度、社会危害后果的轻重、是否积极减轻危害后果等。违法行为情节实际上也是违法事实,但它只是作为免除、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根据。

为了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在坚持合法原则的基础上,查清相对人是否有免除、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情节事实,然后依据这些情节作出合法、合理、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

二、免除处罚及其条件、情节和事由

免除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违法行为不予追究法律责任,即不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

1. 免除处罚的条件

免除行政处罚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1)相对人已经实施了违法行为。相对人必须存在基本违法事实,否则就谈不上违法行为情节,也就不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因此免除处罚也就不存在。

(2)违法行为人依法负有法律责任。当事人实施某种违法行为,法律对该违法行为有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如果违法行为没有法律责任,就不会受到行政处罚,免除处罚也就没有意义。

(3)必须有法定的免除处罚情节或事由。

2. 免除处罚的情节和事由

免除处罚的情节和事由是指不予追究行政处罚责任的违法行为的具体事实情况和法律规定的理由。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予以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和事由主要包括:

(1)未到法定行政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自然人实施违法行为,属于无责任能力人,一律免除行政处罚。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实施的违法行为,也可以适用免除处罚的情节。

(2)行政管理相对人患有精神病,全部丧失行政责任能力。对于全部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于其无法辨认是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也不知道是否会造成社会危害后果,因此应当予以免除处罚。

(3)已经超过追诉时效。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违法行为有连续性的情况下,追诉时效应当从违法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

(4)情节轻微。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行为在情节上轻微,当事人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并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可以免除行政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困难并不是免除处罚的法定事由。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暂缓或分期缴纳罚款。

三、从轻和减轻处罚及其情节和事由

从轻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在法定幅度的中等水准以下予以处罚。减轻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在法定最低幅度以下予以处罚。

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都是轻罚,但两者有两点区别:一是减轻处罚所依据的违法行为情节在性质和内容上比从轻处罚所依据的违法行为情节还要轻一些;二是从轻处罚是在法定幅度内的中等水准以下予以处罚,而减轻处罚是在法定最低幅度以下予以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法定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的情节和事由包括:

(1)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行为人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具体的处罚幅度取决于行为人对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进行的改正程度。

(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行为人在受到他人胁迫、诱骗或被迫的情况下实施违法行为,并非出于其本人的真实意思,而是受到外界力量的强迫而违背其主观意愿所为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较轻,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3)配合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行为人在执法机关查处其违法行为案件中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对于这一年龄段的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5)有其他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或事由。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适用从轻处罚仍然过重,则可以适用减轻处罚。

四、从重处罚及其情节和事由

从重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在法定幅度的中等水准以上予以处罚。

在决定从重处罚时,执法机关应当注意行政处罚的幅度不能超过法定的最高幅度,否则就会出现加重处罚的情况。行政处罚的有关法律没有规定加重处罚的情况,因此加重部分是无效的。

从重处罚的情节和事由包括:违法行为后果严重、危害性大、屡查屡犯、性质恶劣等。这些情节和事由是根据行政立法精神和行政执法实际来判断的。

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送达之后是否还可以减免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如果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暂缓或分期缴纳。行政机关在审批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减免罚款。

延伸阅读
  1. 行政处罚违纪党员处理程序
  2.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3. 行政处理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拆迁诉讼律师的收费标准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被行政拘留后的救济途径
  2.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限
  3. 知情权
  4. 苗圃火灾赔偿标准的确定
  5. 九年义务教育的劝退问题
  6. 法律咨询:行政处罚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况
  7. 法律对行政处罚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