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立案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行政案件立案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06

 
125882
行政立案是指法院对立案部门,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审查,以决定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该诉讼的司法行为。在审查起诉材料时,应当审查以下内容:第一,法定条件。包括审查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审查原告是否适格、是否有明确的被告、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记忆事实和理由。第二,法定起诉程序。审查当事人起诉是否符合法定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关系。如是复议前而当事人并没有在起诉之前经过行政诉讼之前经过行政复议,法院将不再予以受理,并告知原告复议决定在再诉讼。第三,法定起诉期限。审查当事人是否在法定期限内起诉。第四,审查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完整、形式是否规范,是否提交了相关行政处理决定书以及相关证据等,其他手续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第五,审查是否属于重复诉讼。

行政诉讼案件的形式要件审查

根据行政诉讼案件起诉人所提交的材料,人民法院立案部门应当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形式要件审查。这一审查过程主要涉及对原告提交的书面起诉材料的形式要件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审查。其中包括对起诉状的形式要件审查以及起诉人身份要件审查等。

审查起诉状的方法和技巧

立案部门首先应当明确法律要求起诉状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以及第三款的规定,在形式上,起诉状必须具备三个要件,即具备明确的被告、具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部分完整。因此,在实践工作中,立案部门应当审查起诉状的以下主要内容:

1. 是否有明确的被告

立案部门需要核实起诉状中是否明确指明了被告的身份,并且被告是否为行政主体。由于立案部门通常只能直接接触起诉人,很少接触被诉主体,而且被诉主体是否适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在庭审中进一步查明。考虑到立案部门的审查时间有限(通常为七日),因此对被告的审查标准相对较低。只要原告在起诉时明确指明了被告,并且被诉主体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关,就符合初步审查的要求。基于这一要求,立案部门还应根据原告所诉的事实和理由,对是否应当追加或变更被告进行初步审查。

2. 是否应当追加或变更被告

举例来说,如果原告对行政主体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不服而提起诉讼,立案部门应当审查起诉状中原告所列的被告是否包括土地使用证上盖章的行政主体。如果不包括,立案部门应当询问当事人是否是因为错列或遗漏了被告。如果是这种情况,应当建议原告变更或追加被告。

延伸阅读
  1.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如何进行的
  2. 损害赔偿法律指南:了解您的权益和责任
  3. 去法院立案应该代理律师去吗
  4. 行政强制执行需要根据什么
  5. 收到起诉书后多久开庭

行政监察热门知识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全面深化改革有何意义
  2. 黄山市农机局信息公开的特征是什么
  3. 监察对象对其处理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吗
  4. 法官的审判受政府监督吗
  5. 辱骂他人如何治安处罚
  6. 哪个部门管冤假错案
  7. 法官枉法裁判可以向监察机关控告吗
行政监察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