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2-04

 
1255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章 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进行了解释。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基层人民法院应当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在国际列车上的犯罪和中国公民在中国驻外使、领馆内的犯罪,也有特殊的管辖规定。

第二章 回避

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遵守回避规定,确保公正审判。审判人员具有利害关系或与案件有其他关联的情况下,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违反回避规定或有不正当行为的,应当被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章 辩护与代理

被告人在刑事案件中享有辩护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利。被告人可以自行行使辩护权,也可以委托辩护人进行辩护。但是,一些特定人员不得担任辩护人,如正在被执行刑罚的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等。被告人的监护人或近亲属可以担任辩护人,但需要被告人的委托。

审判人员和律师身份

第三十六条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在离任后的两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辩护人。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在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担任其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辩护人的资格和委托

第三十七条

律师、人民团体、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或者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被委托为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核实其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书。

第三十八条

一名被告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

一名辩护人不得为两名以上的同案被告人,或者未同案处理但犯罪事实存在关联的被告人辩护。

第三十九条

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应当告知其有权委托辩护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告知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被告人属于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情形的,应当告知其将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告知可以采取口头或者书面方式。

第四十条

审判期间,在押的被告人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向其监护人、近亲属或者其指定的人员转达要求。被告人应当提供有关人员的联系方式。有关人员无法通知的,应当告知被告人。

第四十一条

人民法院收到在押被告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转交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

第四十二条

对下列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一)盲、聋、哑人;

(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第四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一)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

(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

(五)有必要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四条

人民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应当将法律援助通知书、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送达法律援助机构;决定开庭审理的,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以外,应当在开庭十五日前将上述材料送达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通知书应当写明案由、被告人姓名、提供法律援助的理由、审判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已确定开庭审理的,应当写明开庭的时间、地点。

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五条

被告人拒绝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辩护,坚持自己行使辩护权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属于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情形,被告人拒绝指派的律师为其辩护的,人民法院应当查明原因。理由正当的,应当准许,但被告人须另行委托辩护人;被告人未另行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书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另行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第四十六条

审判期间,辩护人接受被告人委托的,应当在接受委托之日起三日内,将委托手续提交人民法院。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为被告人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承办律师应当在接受指派之日起三日内,将法律援助手续提交人民法院。

第四十七条

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讨论记录以及其他依法不公开的材料不得查阅、摘抄、复制。

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方便,并保证必要的时间。

复制案卷材料可以采用复印、拍照、扫描等方式。

第四十八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或者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或者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证据的收集与审查

第六十一条

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

第六十二条

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审查、核实、认定证据。

第六十三条

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但法律和本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十四条

应当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一)被告人、被害人的身份;

(二)被指控的犯罪是否存在;

(三)被指控的犯罪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四)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有无罪过,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

(五)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案件起因等;

(六)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

(七)被告人有无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

(八)有关附带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理的事实;

(九)有关管辖、回避、延期审理等的程序事实;

(十)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他事实。

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对被告人从重处罚,应当适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第六十五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经法庭查证属实,且收集程序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证据材料,视为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核实证据,必要时,可以通知检察人员、辩护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到场。上述人员未到场的,应当记录在案。

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时,发现对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新的证据材料的,应当告知检察人员、辩护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提取,并及时通知检察人员、辩护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查阅、摘抄、复制。

第六十七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刑事诉讼活动的见证人: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具有相应辨别能力或者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二)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

(三)行使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等刑事诉讼职权的公安、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或者其聘用的人员。

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的,应当在笔录材料中注明情况,并对相关活动进行录像。

第六十八条

公开审理案件时,公诉人、诉讼参与人提出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证据的,法庭应当制止。有关证据确与本案有关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将案件转为不公开审理,或者对相关证据的法庭调查不公开进行。

物证、书证的审查与认定

第六十九条

对物证、书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

(一)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是否经过辨认、鉴定;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是否与原物、原件相符,是否由二人以上制作,有无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以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处的文字说明和签名;

(二)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经勘验、检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物证、书证,是否附有相关笔录、清单,笔录、清单是否经侦查人员、物品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没有物品持有人签名的,是否注明原因;物品的名称、特征、数量、质量等是否注明清楚;

(三)物证、书证在收集、保管、鉴定过程中是否受损或者改变;

(四)物证、书证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对现场遗留与犯罪有关的具备鉴定条件的血迹、体液、毛发、指纹等生物样本、痕迹、物品,是否已作DNA鉴定、指纹鉴定等,并与被告人或者被害人的相应生物检材、生物特征、物品等比对;

(五)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物证、书证是否全面收集。

第七十条

据以定案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保管、处理,或者依法应当返还的,可以拍摄、制作足以反映原物外形和特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

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不能反映原物的外形和特征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经与原物核对无误、经鉴定为真实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为真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七十一条

据以定案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取得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使用副本、复制件。

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原件及其内容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经与原件核对无误、经鉴定为真实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为真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七十二条

对与案件事实可能有关联的血迹、体液、毛发、人体组织、指纹、足迹、字迹等生物样本、痕迹和物品,应当提取而没有提取,应当检验而没有检验,导致案件事实存疑的,人民法院应当向人民检察院说明情况,由人民检察院依法补充收集、调取证据或者作出合理说明。

第七十三条

在勘验、检查、搜查过程中提取、扣押的物证、书证,未附笔录或者清单,不能证明物证、书证来源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有瑕疵,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

对物证、书证的来源、收集程序有疑问,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该物证、书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三节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审查与认定

对证人证言的审查

根据第七十四条规定,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证言的内容是否为证人直接感知;

(二)证人作证时的年龄、认知、记忆和表达能力,以及生理和精神状态是否影响了其作证;

(三)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案件处理结果是否存在利害关系;

(四)询问证人是否个别进行;

(五)询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是否注明了询问的起止时间和地点,首次询问时是否告知证人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证人对询问笔录是否核对确认;

(六)询问未成年证人时,是否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到场,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是否到场;

(七)证人证言是否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

(八)证言之间以及与其他证据之间是否相互印证,有无矛盾。

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

根据第七十九条规定,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与认定应当参照适用本节的有关规定。

第四节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与认定

对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

根据第八十条规定,对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应当着重关注以下内容:

(一)讯问的时间、地点,讯问人的身份、人数以及讯问方式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

(二)讯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是否注明讯问的具体起止时间和地点,首次讯问时是否告知被告人相关权利和法律规定,被告人是否核对确认;

(三)讯问未成年被告人时,是否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到场,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是否到场;

(四)被告人的供述有无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情形;

(五)被告人的供述是否前后一致,有无反复以及出现反复的原因;被告人的所有供述和辩解是否均已随案移送;

(六)被告人的辩解内容是否符合案情和常理,有无矛盾;

(七)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与同案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以及其他证据是否相互印证,有无矛盾。

第五节 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认定

对鉴定意见的审查

根据第八十四条规定,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定资质;

(二)鉴定人是否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

(三)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与相关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等记载的内容是否相符,检材是否充足、可靠;

(四)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是否注明提起鉴定的事由、鉴定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要求、鉴定过程、鉴定方法、鉴定日期等相关内容,是否由鉴定机构加盖司法鉴定专用章并由鉴定人签名、盖章;

(五)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

(六)鉴定的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

(七)鉴定意见是否明确;

(八)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有无关联;

(九)鉴定意见与勘验、检查笔录及相关照片等其他证据是否矛盾;

(十)鉴定意见是否依法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无异议。

第六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审查与认定

对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

根据第八十八条规定,对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勘验、检查是否依法进行,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规定,勘验、检查人员和见证人是否签名或者盖章;

(二)勘验、检查笔录是否记录了提起勘验、检查的事由,勘验、检查的时间、地点,在场人员、现场方位、周围环境等,现场的物品、人身、尸体等的位置、特征等情况,以及勘验、检查、搜查的过程;文字记录与实物或者绘图、照片、录像是否相符;现场、物品、痕迹等是否伪造、有无破坏;人身特征、伤害情况、生理状态有无伪装或者变化等;

(三)补充进行勘验、检查的,是否说明了再次勘验、检查的原由,前后勘验、检查的情况是否矛盾。

对辨认笔录的审查

根据第九十条规定,对辨认笔录的审查应当着重关注辨认的过程、方法,以及辨认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辨认笔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一)辨认不是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的;

(二)辨认前使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的;

(三)辨认活动没有个别进行的;

(四)辨认对象没有混杂在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对象中,或者供辨认的对象数量不符合规定的;

(五)辨认中给辨认人明显暗示或者明显有指认嫌疑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不能确定辨认笔录真实性的其他情形。

对侦查实验笔录的审查

根据第九十一条规定,对侦查实验笔录的审查应当着重关注实验的过程、方法,以及笔录的制作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侦查实验的条件与事件发生时的条件有明显差异,或者存在影响实验结论科学性的其他情形的,侦查实验笔录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七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与认定

对视听资料的审查

根据第九十二条规定,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否附有提取过程的说明,来源是否合法;

(二)是否为原件,有无复制及复制份数;是复制件的,是否附有无法调取原件的原因、复制件制作过程和原件存放地点的说明,制作人、原视听资料持有人是否签名或者盖章;

(三)制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威胁、引诱当事人等违反法律和相关规定的情形;

(四)是否写明制作人、持有人的身份,制作的时间、地点、条件和方法;

(五)内容和制作过程是否真实,有无剪辑、增加、删改等情形;

(六)内容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

对电子数据的审查

根据第九十三条规定,对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电子数据的审查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否随原始存储介质移送;在原始存储介质无法封存、不便移动或者依法应当由有关部门保管、处理、返还时,提取、复制电子数据是否由二人以上进行,是否足以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有无提取、复制过程及原始存储介质存放地点的文字说明和签名;

(二)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和相关技术规范;经勘验、检查、搜查等侦查活动收集的电子数据,是否附有笔录、清单,并经侦查人员、电子数据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没有持有人签名的,是否注明原因;远程调取境外或者异地的电子数据的,是否注明相关情况;对电子数据的规格、类别、文件格式等是否清楚注明;

(三)电子数据内容是否真实,有无删除、修改、增加等情形;

(四)电子数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

(五)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电子数据是否全面收集。

非法证据排除

根据第九十五条规定,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或者采用其他使被告人在肉体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的方法,迫使被告人违背意愿供述的,应当认定为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对于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情况,应当综合考虑收集物证、书证违反法定程序以及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等情况。

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时,应当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人民法院向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应当告知其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提出,但在庭审期间才发现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的除外。

开庭审理前,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排除非法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及时将申请书或者申请笔录及相关线索、材料的复制件送交人民检察院。

开庭审理前,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召开庭前会议,就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人民检察院可以通过出示有关证据材料等方式,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说明。

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法庭应当进行审查。经审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应当进行调查;没有疑问的,应当当庭说明情况和理由,继续法庭审理。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以相同理由再次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法庭不再进行审查。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调查,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出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后进行,也可以在法庭调查结束前一并进行。

法庭审理过程中的证据收集与排除

审查非法证据的申请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如果经审查不符合相关规定,则应当在法庭调查结束前一并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对证据的收集合法性进行调查。

调查证据收集的合法性

如果法庭决定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公诉人可以通过出示、宣读讯问笔录或其他证据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公诉人提交的取证过程合法的说明材料应当经有关侦查人员签名,并加盖公章。未经签名的说明材料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排除非法证据

经审理确认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况的,人民法院应当对相关证据进行排除。

告知调查结论

人民法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后,应当将调查结论告知公诉人、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证据的综合审查与运用

证据真实性的审查

人民法院应当综合全案证据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证据的证明力审查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审查判断证据的证明力。

间接证据的使用

如果没有直接证据,但是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这些条件包括证据已经查证属实、证据之间相互印证、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被告人供述与物证的印证

如果被告人的供述与指认提取到的物证相互印证,并排除了串供、逼供、诱供等可能性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

经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的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如果使用这些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产生其他严重后果,法庭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和技术方法。

对被告人到案经过的审查

对侦查机关出具的被告人到案经过、抓获经过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审查是否有出具该说明材料的办案人、办案机关的签名、盖章。如果有疑问,应当要求侦查机关补充说明。

慎重使用的证据

某些证据应当慎重使用,但如果有其他证据印证,可以采信。这些证据包括生理或精神上有缺陷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的陈述、证言和供述,以及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的证言。

强制措施与附带民事诉讼

强制措施的决定与变更

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对被告人可以决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逮捕。对强制措施的决定、变更或撤销,由院长决定。

拘传被告人

对经依法传唤拒不到庭的被告人或根据案件情况有必要拘传的被告人,可以拘传。拘传被告人应当由院长签发拘传票,由司法警察执行。拘传被告人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取保候审

对被告人具有一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取保候审。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时应当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具体数额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并存入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监视居住

对被告人具有一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监视居住。人民法院决定监视居住后,应当将决定书等相关材料送交公安机关执行。

逮捕

对具有一定情形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应当决定逮捕。逮捕决定后,应当将决定书等相关材料送交公安机关执行。

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物质损失。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财产的追缴和退赔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如果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应当依法进行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然而,追缴和退赔的情况可以作为量刑情节的考虑因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他人权利的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构成犯罪,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和本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对符合条件的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可以告知其有此权利。

如果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放弃了诉讼权利,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

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的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如果国家财产或者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对于非法占有、处置国家财产或者集体财产的被告人,应当按照本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责任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以下情况:

(一)刑事被告人以及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侵害人;

(二)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

(三)死刑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五)对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如果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亲友自愿代为赔偿,应当准许。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放弃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如果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仅对部分共同侵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可以对其他共同侵害人,包括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侵害人,一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在逃的除外。

如果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放弃对其他共同侵害人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相应法律后果,并在裁判文书中说明其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

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包括:

(一)起诉人符合法定条件;

(二)有明确的被告人;

(三)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和判决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后,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和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

对于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犯罪行为,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对于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对于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对于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的,赔偿范围和数额不受限制。

附带民事诉讼的执行和调解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达成协议并即时履行完毕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但应当制作笔录,经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诉讼一并判决。

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送达和审理期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以月计算的期限,自本月某日至下月同日为一个月。期限起算日为本月最后一日的,至下月最后一日为一个月。下月同日不存在的,自本月某日至下月最后一日为一个月。半个月一律按十五日计算。

如果当事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可以依法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前完成的诉讼活动,人民法院应当在查证属实后裁定准许。

送达诉讼文书时,应当由收件人签收。如果收件人不在,可以由其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负责收件的人员代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拒绝签收的,可以邀请见证人到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将诉讼文书留在收件人、代收人的住处或者单位,或者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处,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如果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可以委托收件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委托送达的,应当将委托函、委托送达的诉讼文书及送达回证寄送受托法院。受托法院收到后,应当登记,并在十日内送达收件人,并将送达回证寄送委托法院;无法送达的,应当告知委托法院,并将诉讼文书及送达回证退回。

邮寄送达的,应当将诉讼文书、送达回证挂号邮寄给收件人。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如果收件人是军人,可以通过其所在部队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部门转交。如果收件人正在服刑,可以通过执行机关转交。如果收件人正在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可以通过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由有关部门、单位代为转交诉讼文书的,应当请有关部门、单位收到后立即交收件人签收,并将送达回证及时寄送人民法院。

指定管辖案件的审理期限,自被指定管辖的人民法院收到指定管辖决定书和有关案卷、证据材料之日起计算。

申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理期限,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层报。如果有权决定的人民法院不同意延长,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五日前作出决定。如果因特殊情况申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理期限,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延长审理期限一至三个月。期限届满案件仍然不能审结的,可以再次提出申请。

审判组织和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审判长由审判员担任。助理审判员可以临时代行审判员职务,并可以担任审判长。

开庭审理和评议案件应当由同一合议庭进行。合议庭成员在评议案件时应当独立表达意见并说明理由。对于意见分歧的情况,应当按多数意见作出决定,但少数意见应当记入笔录。评议笔录应当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在审阅确认无误后签名,并应当保密。

合议庭审理、评议后应当及时作出判决、裁定。对于拟判处死刑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合议庭应当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对于合议庭成员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新类型案件、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以及其他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可以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人民陪审员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对于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院长认为不必要的,可以建议合议庭复议一次。独任审判的案件,审判员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应当执行。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建议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复议。

延伸阅读
  1. 刑讯逼供与合理诱导的区别是什么
  2. 刑事诉讼法解释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哪些条件
  4. 刑事庭审质证注意什么
  5. 刑事附带民事时效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刑事指定辩护问题的实证分析
  2. 最新《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全文
  3. 看守所提审大概过程是是什么
  4. 违反法庭秩序怎么处理
  5. 能够花钱消前科吗
  6.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7. 30年前的命案被抓是否还会坐牢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