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金刑由哪个部门执行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17
在很多时候,如果一个人犯罪了或者是违反国家规定,就可能会处罚法,那么判处了处罚罚金之后,一般会由哪个部门进行执行?这种情况怎样处理?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罚金刑的执行主体及措施
一、罚金的执行主体是第一审人民法院
根据《刑法》第五十三条和《刑诉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对于不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在发现其有可以执行的财产时,应随时追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八条的规定,罚金由原审人民法院执行,即一审法院执行。因此,罚金的执行主体是第一审人民法院。
二、罚金由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部门执行
虽然法律明文规定罚金由人民法院执行,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应由法院的哪个部门执行。不同地区的法院执行罚金的做法不一样,有的由刑庭执行,有的由执行庭执行,有的由司法警察执行。然而,由刑庭执行违背了人民法院审执分离的原则,由执行庭执行则没有法律依据。因此,笔者认为罚金应由司法警察执行。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七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包括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执行死刑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因此,人民法院机构中能够执行刑罚的只有司法警察。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一节,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的职责并不包括刑罚的执行,只是对刑事判决、裁定中民事部分的执行。因此,根据立法原则的精神,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应当包括执行罚金。
执行罚金的措施
根据《刑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执行罚金具有限期缴纳、强制缴纳、随时追缴和裁定减免四个方面的规定。
一、强制缴纳
1、可参照民诉法的规定进行强制缴纳。根据《刑诉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被判处罚金的犯罪分子在期满后不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强制缴纳是指对有缴纳能力却拒不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扣划、提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参照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一条、二百二十二条和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进行执行。对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以及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并以暴力、威胁等方式阻碍执行的情况,还可以参照民诉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5日施行的《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第二款处理。罚款、拘留及追究刑事责任不能抵押罚金,但可以作为促使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措施。2、可执行共同财产。对于那些主刑执行完毕后在家或外出务工的犯罪分子的罚金执行,只要查证属实其家庭财产是其共同财产,就应当告知其家庭成员有关法律规定,并要求犯罪分子主动缴纳罚金。否则,可以执行其家庭财产中犯罪分子的那一份财产。虽然刑法明文规定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其有可以执行的财产的,应随时追缴,但关键在于人民法院查证属实犯罪分子的家庭财产是否为其与家人共同创造。如果是,犯罪分子应拥有其中一份财产,应依法执行。反之,则可以根据后面将要谈到的对无能力缴纳罚金的犯罪分子强制其劳动来抵押罚金。3、可执行监护人财产。对于未成年犯罪分子的罚金,可参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进行执行。由于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往往与监护人的关心和教育不无关系,监护人有不可推卸的监护失职责任,因此对于未成年犯罪分子的罚金可执行其监护人的财产。这样也可以警示监护人,促使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教育,从而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二、裁定减免
1、一般情况下可裁定减少或免除。根据《刑诉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因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可以裁定减少或免除。不能抗拒的灾祸包括地震、火灾、水灾、车祸、重病、劳动力伤亡等,这些灾祸会影响缴纳罚金。此外,家庭确实困难,主要劳动力下岗,靠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犯罪分子打工来维持生活的情况,经查证属实,法院可以视情节裁定减少或免除罚金。2、可参照主刑执行进行裁定减免。对于那些主刑执行完毕后回到社会并表现良好、不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经人民法院查证属实,可以裁定减少或免除其罚金。犯罪分子在执行主刑的过程中表现良好、积极劳动且有立功表现等,都可以减刑。作为附加刑的罚金也应如此。这也体现了我国刑法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精神。3、对因故死亡的犯罪分子的罚金可裁定终结执行。对于因故死亡的犯罪分子的罚金,应裁定终结执行。因为犯罪分子的死亡意味着其刑罚的终止,不应再继续执行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