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9-14

 
125488

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一、制定《解释》的背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4年9月9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4)10号,以下简称《解释》)。为便于理解和适用,现对《解释》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作如下说明:

1. 修订后的部分走私犯罪尚无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立法机关对走私犯罪的刑法规定进行了多次修正,其中,《刑法修正案(七)》以走私珍贵植物、珍贵植物制品罪的刑法规定为基础,增设了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刑法修正案(八)》对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了重要调整,删去了具体数额标准,代之以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巨大等概括性表述,同时增加了小额多次走私行为的处罚规定。这些增设和调整后的罪名的定罪量刑标准的具体掌握,亟须制定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2. 走私犯罪案件办理当中还存在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有些是属于长期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复杂疑难问题,例如,多数走私犯罪因现场查获而案发,而且查获的环节因走私方式的不同又有差别,对于海关现场查获的走私犯罪,是一概认定为犯罪既遂还是需要区分情形具体认定,实践中做法不一;有些则属于刑法修正后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刑法修正案(七)》设立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之后,未经许可走私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还是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实践中存在疑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司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需要制定司法解释加以规范。

3. 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的一些规定不能适应办案实践的需要。其中,有些规定司法操作上存在困难,例如,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走私解释(一)》)将走私武器、弹药罪中的枪支、子弹按照按军用和非军用进行分类并据此确定不同的定罪量刑标准,实践中反映,司法鉴定通常不涉及该方面内容,解释规定与鉴定意见不能做到有机衔接;有些规定所依据的经济社会状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走私解释(一)》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规定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按照自然人犯罪数额标准的五倍掌握,随着公司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小微企业的大量涌现以及单位走私犯罪数量的急剧攀升,实践中反映,该比例规定明显偏高,与当前单位走私犯罪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惩治走私犯罪的实际效果,需要及时加以调整。

综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海关总署研究决定继2000年《走私解释(一)》、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走私解释(二)》)之后,再次就走私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制定司法解释。同时,为确保司法解释的完整和内在协调一致,方便实践部门查找适用,决定将《走私解释(一)》、《走私解释(二)》重新梳理编纂,统一整合至新制定的司法解释。据此,经认真调研,广泛听取有关单位的意见,制定出台了本《解释》。

二、主要内容

《解释》共计25条,涵盖了走私犯罪法律适用方方面面的问题,择要说明如下:

(一)关于走私武器、弹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1.枪支的划分。《解释》将枪支划分为“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枪支”和“以压缩气体等非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枪支”,调整的原因是:(1)“军用”、“非军用”是按照枪支使用者身份和用途的不同进行的划分,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准确反映枪支杀伤力的大小,且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根据相关规定,枪支鉴定机构对枪支只作“制式”、“非制式”的鉴定,鉴定意见与司法解释规定不能有机衔接;(3)相关司法解释为该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2.弹药的划分。《解释》将弹药的分类调整为“气枪铅弹”和“其他子弹”,考虑到实践中查获的走私气枪铅弹进境的案件来看,行为人多是出于个人爱好等原因走私,查获的气枪铅弹的杀伤力也远小于其他以火药为动力发射的子弹,且气枪铅弹体积较小,往往查获的数量较大。因此,相较于“其他子弹”,对走私气枪铅弹的处罚规定了较高的数量标准。

(二)关于走私仿真枪、管制刀具行为的定罪处罚

1.走私仿真枪、管制刀具行为的性质认定。《解释》明确,此类行为以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主要理由是:(1)仿真枪、管制刀具属于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并非普通货物、物品;(2)仿真枪、管制刀具属于非涉税货物、物品,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属于数额犯,对其处理应与其他走私枪支的行为有所区别。

2.走私鉴定为枪支的仿真枪行为的处罚。走私的仿真枪经鉴定为枪支,构成犯罪的,应以走私武器罪定罪处罚。同时,对走私的仿真枪虽经鉴定为枪支并构成犯罪,但不是以牟利或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为目的走私,且无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三)关于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的定罪处罚

1.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解释》将《走私解释(一)》规定的数额标准分别调整为“20万元以下”、“2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100万元以上”,主要考虑是:珍贵动物制品的核定价值较高,走私少量珍贵动物制品其价值即可能超过20万元,按《走私解释(一)》规定,多数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犯罪均应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判处刑罚,实践中普遍反映量刑过重。

2.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的从宽处理。对于不以牟利为目的,为留作纪念而走私珍贵动物制品进境,数额不满10万元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的,按一般行政违法行为处理。

(四)关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定罪处罚

1.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解释》规定,自然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10万元、50万元、250万元分别为偷逃应缴税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起点数额,较之于修正前刑法确定的5万元、15万元、50万元的数额标准,《解释》作了较大幅度的上提。

2.小额多次走私的认定。《解释》明确,“一年内”应以因走私第一次受到行政处罚的生效之日与“又走私”行为实施之日的时间间隔计算确定;已受行政处罚的走私行为的对象不受普通货物、物品的限制,但是“又走私”行为的对象必须是普通货物、物品。

3.应缴税额的计算依据。《解释》确定了行为实施时为主、案发时为辅的计算原则,即应缴税额以走私行为实施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计算;走私行为实施时间不能确定的,以案发时的税则、税率、汇率和完税价格计算。

(五)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行为的定罪处罚

未经许可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应当依照刑法的规定,以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等罪名定罪处罚。此处未采纳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属于涉税货物、物品的,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属于非涉税货物、物品的,可不作犯罪处理。

使用他人许可证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行为的处理

处理方式

根据实践情况,许多人在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时,常常租用、借用或者使用他人的许可证。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种行为应被视为未经许可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物品的行为,并应一并纳入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犯罪处理。在适用本规定时,需要注意与取得许可证但超过许可数量进出口行为的区别。对于后者,应依法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处理。

既逃证又逃税行为的处理

处理方式

对于部分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的进出口行为,除了要求取得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许可文件外,还需要向海关缴纳一定的税款。走私此类货物、物品可能同时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根据竞合犯的一般处理原则,《解释》明确规定,未经许可进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款,并且同时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应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走私犯罪既未遂的认定

认定标准

关于走私犯罪是否存在未遂以及如何认定未遂的问题,实践中长期存在意见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走私犯罪属于行为犯,不存在未遂形态;另一种观点认为,走私犯罪属于结果犯,只有成功逃避海关监管的才成立既遂。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走私犯罪也存在未遂形态,而犯罪既未遂的认定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根据走私犯罪的多样性表现、行为实施的多环节性以及查获的现场性等特点,《解释》第23条对走私犯罪的既未遂认定标准作出了具体规定。具体来说,如果走私犯罪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应认定为犯罪既遂:在海关监管现场被查获;以虚假申报方式走私,申报行为已经完成;以保税货物或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为对象走私,并在境内销售,或者申请核销行为已经完成。其中,无论何种形式的走私,在海关监管现场被查获的都应视为犯罪既遂处理。这主要考虑到走私犯罪在海关监管现场被查获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果将成功逃避海关监管作为既未遂的认定标准,将导致绝大多数走私犯罪都被视为未遂,这既不利于对走私犯罪的有效惩治,也与立法初衷不符。同时,虚假申报行为完成即构成既遂的规定主要考虑到申报通关走私行为主要体现在申报环节,申报后的海关审单、查验环节不再受走私犯罪行为人的意志支配。对于后续走私除销售外的申请核销行为完成的情况也应视为既遂,这主要是考虑到实践中一些申请核销行为发生在销售之前,而相对于销售而言,申请核销对走私犯罪是否完成的认定更具实质性意义。

单位走私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根据《走私解释(一)》,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按照自然人犯罪标准的5倍进行。然而,《解释》第24条将单位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下调为自然人犯罪标准的两倍。这一调整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刑法对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刑罚上有所区别,单位犯罪的刑罚明显较轻。因此,在确定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时,应体现出这一区别。其次,随着公司设立门槛的降低,单位走私犯罪的数量急剧增加,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更加紧密。在保留行政处罚空间的基础上,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与自然人犯罪不应有过大差距。最后,根据两倍标准,将《走私解释(一)》中确定的25万元、75万元、250万元三个量刑档次的起点数额调整为2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这样的调整使得入罪门槛基本相当,但不同量刑档次的数额标准明显扩大,既可以避免案件总体数量的大起大落,同时也为均衡量刑预留了更大的裁量空间。

单位走私特定对象犯罪的定罪处罚标准

《解释》第24条延用了《走私解释(一)》的做法,规定对单位走私特定对象犯罪适用与自然人犯罪相同的定罪处罚标准。这一规定主要考虑以下两点:首先,刑法对单位实施的走私特定对象犯罪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在处罚规定上有所不同。单位犯前者罪与自然人犯罪同罪同罚,单位犯后者罪的处罚则较轻。这体现了立法机关对单位实施走私特定对象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处罚上不作区分的倾向性立场。其次,走私特定对象犯罪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危害性表现出不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偷逃税款及对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走私特定对象犯罪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制定的管理制度(如经济、社会、国防、环境安全等)的侵害。走私特定对象犯罪的危害性质明显更为严重,因此应予以更为严厉的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当事人可自行达成和解吗
  2. 不可以实行风险代理的情形
  3. 交通肇事逃逸的刑事处罚是什么
  4. 属于检察官职权范围内决定的事项,是谁签发
  5. 检察院有关回避的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侵占罪是否属于刑事犯罪?
  2. 刑事指定辩护问题的实证分析
  3. 最新《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全文
  4. 看守所提审大概过程是是什么
  5. 能够花钱消前科吗
  6.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7. 30年前的命案被抓是否还会坐牢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