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转自诉案件的条件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17
自诉案件的条件及相关要求
一、必须是侵犯人身或者财产权利的犯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只有四十多个,而绝大部分犯罪只有检察院才能提起公诉,个人起诉法院不予受理。
二、必须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被认定为犯罪。未达到法定年龄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不被认定为犯罪,精神病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构成犯罪。例如,如果两个小学生打闹,导致一名学生眼部受伤眼球摘除,学生家长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然而,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原因是伤人者不满14岁,检察院不能提起公诉,其家长也没有教育好孩子,因此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因此无法立案。受伤学生家长向法院提起自诉,然而法院仍然不予立案,理由是无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三、起诉的人必须是被害人
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人可以是被害人,也可以是其他知情人。然而,法院只接待被害人,不接待报案人或举报人。如果被害人不起诉,其他人要求起诉的请求将不被法院受理。例如,父亲认为女儿被强奸并怀孕,向公安局报案,但公安局对女儿进行询问时,女儿一言不发。公安局不予立案。父亲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法院称只有被害人本人才能提起诉讼。
四、必须有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证据
被告人的信息必须准确,包括姓名、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如果无法提供被告人的准确信息,法院将无法立案。法院没有义务帮助查找罪犯或抓捕罪犯。例如,有人到法院起诉,声称自己被抢劫、强奸或打伤,但公安局不予立案,此时要求法院立案。法院会要求提供被告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如果提供不出来,法院将无法立案。即使自诉人准确提供了被告人的住址和身份证号码,但法院发出传票后无人接收,法院也会要求自诉人撤诉,法院无法发出通缉令。
五、被告人的犯罪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公安局不立案或检察院不起诉往往是担心犯罪证据不确凿充分,导致法院可能做出无罪判决。被害人很难收集到比公安局或检察院更多的证据,而且被害人的法律水平和出庭经验也无法与辩护律师相比。因此,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胜诉率较低。
六、被害人自诉必须证明公安局不予立案、检察院不予起诉
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证明是公安机关出具的《不予立案通知书》,检察院不予起诉的证明是检察院出具的《不予起诉决定书》。公安部规定:“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然而,《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不予立案,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没有规定书面通知。实践中,公安机关决定不立案后并不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只能口头得知“那个事没有立案”。向公安机关索要《不予立案通知书》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不予立案通知书》只能给“控告人”,而控告人不一定是被害人,因此被害人无法获取《不予立案通知书》,从而无法向法院提起自诉。《刑事诉讼法》为什么还要写入自诉制度呢?这是为了约束公安机关和检察院,使其不敢对应当立案或起诉的案件不立案或不起诉。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时,控告人可以要求公安机关领导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然而往往得到的是“公安局领导决定予以立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