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转自诉案件的庭前审查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15
公诉转自诉案件的法律规定及操作程序
一、公诉转自诉的法律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诉转自诉案件,从而扩大了自诉案件的范围。
二、公诉转自诉案件的操作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如果决定不起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害人。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如果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三、公诉转自诉案件的受理条件
人民法院在受理公诉转自诉案件时,需要全面、严格地把握受理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的规定,需要严格审查以下两个条件:(1) 被害人是否能够"有证据证明"被不起诉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2) 该行为是否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这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审查,即证据上的审查和适用法律上的审查。证据上的审查不仅要求对证据形式和资格进行审查,还需要对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明程度进行实质审查。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案件,不能予以受理,从而对被害人不服不追诉决定而提起自诉的案件进行必要的过滤。
四、公诉转自诉案件的庭前审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合议庭对于已经立案,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无法提供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起诉。因此,自诉案件的审查需要经历立案审查和庭前审查两个阶段,如果在立案阶段未能对自诉案的罪证情况给予足够注意,将案件移交至有审判权的合议庭后,后者可再行审查。自诉案件的庭前审查方式与公诉案件不同:自诉人提起自诉案件必须符合《解释》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法院在对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根据不同情况对案件作出处理。如果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如果缺乏罪证,且自诉人无法提供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这表明,在自诉案件的庭前审查中,证据审查至关重要。证据不仅仅是一种文书形式的存在,用于决定案件的受理或是否开庭审理,而是取决于其是否能在指控犯罪问题上产生决定性影响,即能否充分证明指控的犯罪事实成立。对于证据是否充分的判断,使得法院的庭前审查延伸到判断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