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的相关内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国家审计的相关内容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03

 
12489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概念

国家审计,也被称为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审计活动。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和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进行的审计。社会审计,即国外统称的独立会计师审计或民间审计。在我国,社会审计是指依据《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独立审计。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的内容分类

审计可分为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类。财政收支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

按实施审计的时间分类

审计可分为事后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事后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完结之后所进行的审计。事中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进行中所实施的审计。事前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

按执行审计的地点分类

审计可分为就地审计和报送审计。就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派出审计小组或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审计。报送审计,也称送达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按时送到审计单位所进行的审计。

我国审计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主要开展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审计机关在对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同时,将根据客观需要逐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今后,我国审计机关将逐步扩大报送审计的范围,以提高审计机关的权威性,严肃财经法纪,保护国有资产,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延伸阅读
  1. 审计报告(会计学领域的概念)
  2. 内部会计监督系统:重要性和作用
  3. 合伙协议
  4. 坏账准备的重要性及来源
  5. 合规合法原则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一、各种收入的审计
  2. 产品成本及其组成
  3. 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的写法
  4. 经理
  5. 会计报表编制错误的检查
  6. 武汉审计局:学习新修订《审计法实施条例》的组织与推广
  7. 企业资产重组前内部审计的作用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