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的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起诉书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12

 
124179
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是指当事人提起诉讼和人民法院审理涉外行政诉讼的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准则和精神。既包括行政诉讼的通用原则,又包括涉外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及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9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必须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固定的,不会中断。只有在起诉期限内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才有权对其进行司法审查。超过起诉期限提起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在立案受理时没有查明超过起诉期限的情况,但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已超过起诉期限,人民法院应该裁定驳回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7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除法律和法规另有规定的情况外。如果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0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须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1条的规定,提起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后,经审查,应在七日内立案或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延伸阅读
  1. 劳动者维权期限的规定
  2. 行政拘留的定义和适用条件
  3.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规定
  4. 重要拆迁维权程序要遵守那些关于时间的规定,你知道吗
  5. 行政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提出新请求怎么办

刑事文书热门知识

  1. 重婚案件的性质及处理方式
  2.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起诉状
  3. 刑事上诉状的定义及意义
  4. 刑事自诉侵占罪的上诉状写法
  5. 信用卡诈骗刑事上诉状
  6.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决书
  7.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辩护词:疫情认定与证据不足
刑事文书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