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送达期限的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12-29
刑事判决书是法院对于刑事案件作出最后判决的一种法律文书。是运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法律文书。这种文书一般是由法院提供。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刑事送达期限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刑事判决书送达期限的法律规定和范围
刑事判决书的送达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送达判决书。
刑事判决书的送达范围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判决书应当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如果被告人是单位的,应当送达被告人注册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刑事判决书送达侦查机关的重要性
将刑事判决书送达侦查机关,有以下重要意义:
1. 侦查机关了解案件质量和效果
侦查机关可以通过刑事判决书了解案件的最终判决情况,了解最终认定的犯罪事实、刑事证据的采信程度和证据的证明力等。这对于公安机关了解侦查工作的效果以及被告人所受的刑事处罚,增强打击刑事犯罪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公安机关与审判机关的配合与制约
刑事判决书的送达有利于公安机关与审判机关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这对于两个机关加强合作、相互制约具有重要作用。与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相比,侦查机关与审判机关的联系较少,沟通渠道不畅。刑事判决书的送达有助于两个机关之间的互动,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侦查机关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
侦查机关对刑事判决书认定的犯罪事实是否准确具有发言权。他们有权对判决量刑、罪名认定和减少认定的犯罪事实等提出异议,并通过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抗诉,对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这种监督是有力的,可以增加对法院审判工作的外部监督制约,防止司法腐败。
结论
根据法律规定,刑事判决书应在五日内送达。为了实现刑事诉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刑事判决书还应送达刑事案件原侦查机关。这样做有利于侦查机关了解案件质量和效果,加强公安机关与审判机关的配合与制约,并加强侦查机关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以上是有关刑事判决书送达期限的法律规定和范围的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