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怎样的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14
我们知道对于宪法中最严厉的法律就是宪法,那么对于刑事诉讼中我们知道的就是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那么我们知道在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又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刑事诉讼法关于辩护制度的规定的相关知识的具体介绍。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及申请规定
一、回避制度的决定机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1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由相应机构决定。具体而言,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二、适用范围
除了上述人员外,回避制度还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2条的规定。
三、申请回避的期限
根据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回避申请可以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提出。例如,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在开庭时应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提出回避申请。当事人在知悉其权利后,可立即申请有关人员回避。
四、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申请的审查与决定由相应机构负责。具体而言,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此外,参与侦查活动的记录人、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参与检查活动的书记员、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聘请或指派的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参与审判活动的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在讨论检察长回避问题时,由副检察长主持,检察长不得参加。在讨论院长回避问题时,由副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
五、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的复议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于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28条、第30条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请,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筆者认为,此条司法解释与法律的规定及精神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