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的种类及其含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法律知识

回避的种类及其含义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7-03

 
397349
我国审理案件的时候都实行回避制度,与案件相关的人员或者涉及本案利益关系的人员都要回避案件的审理,这是为了保持案件的公平公正制定的一项制度。那么回避分为哪些种类?具体怎么理解?手心律师网为您解答,欢迎阅读了解。

自行回避

自行回避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在遇到法定回避情形时,主动要求退出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了自行回避的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公安司法人员的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消除可能导致案件得不到公正处理的人为因素,使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员自觉退出诉讼活动。

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指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存在法定回避情形,并向相关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的行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公安司法人员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公安司法机关有责任保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充分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根据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因此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指令回避

指令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到法定回避情形但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时,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有权作出决定,令其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指令回避是回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的必要补充。

延伸阅读
  1. 发回重审后书记员的回避问题
  2. 申请法官回避的时限
  3. 驳回申请回避的案由法律暂无明确规定
  4. 回避制度在法律中的应用
  5. 延期开庭审理是否需要裁定?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如何办理免于起诉申请
  2. 刑事诉讼中的人身检查
  3.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
  4. 一、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和意义
  5. 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与问题解决
  6. 停尸费的责任承担
  7. 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的法律问题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