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0-19
执行中止是民事诉讼中一种暂时停止执行的措施,与执行终结不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的情形包括:
如果申请人要求延期执行,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如果案外人对执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如果一方当事人是公民且已经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如果一方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且已经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如果法院认为存在其他应当终止执行的情形,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执行中止作为执行过程的一种中断措施,具有以下功能和意义:
执行中止保护了申请人的执行时效,同时也保护了被申请人的基本权利。
当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时,在已经启动或即将启动的执行程序中,执行机构发给债权人债权凭证的同时终结执行程序,以防止国家权力资源的浪费。
执行程序因执行机构发给执行凭证而终结,民事执行的时效也因此中断并重新开始计算。
债权凭证具有以下功能,但从法理上讲,这些功能是不能实现的:
债权凭证可以作为证明债权存在的工具。
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时,执行机构发给债权人债权凭证并终结执行程序。
执行程序因执行机构发给执行凭证而终结,民事执行的时效也因此中断并重新开始计算。
然而,从法理上讲,债权凭证无法实现以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