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智障人的刑事责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法律知识

如何认定智障人的刑事责任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14

 
120247

如何确定智障人的刑事责任

一、智障人的行为能力

智障人的行为能力分为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仍需承担民事责任。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具体情况需要根据鉴定意见确定。

二、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但需要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时,政府可以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醉酒、聋哑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三、行为人的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是判断行为人主观故意或过失的依据。智力障碍者的犯罪动机可分为动机不明、病理性动机、现实动机和混合动机。犯罪动机的判断对于评估智力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作案后的表现

作案后的表现是判明行为人对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参考因素。智力障碍者的智力水平通常不会有明显变化,可以通过作案后的表现来确认其犯罪时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五、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被鉴定人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包括职业工作、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能力等。评估社会适应能力对于评定智力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六、犯罪性质

犯罪性质与智力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有紧密关联。智力障碍者大多实施的是自然犯,而不是法定犯。对不同性质犯罪的智力障碍者需要区分对待。

七、行为人的一贯品质和前科行为

智力障碍者的一贯品质和前科行为也是评估其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因素。屡次作案的智力障碍者与首次犯案者应加以区别对待。在审查智力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确保准确评定其刑事责任能力,以避免枉顾或纵容。此外,对于一些案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器质性基础和其他精神障碍。审判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案件材料,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查取证,以正确评估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延伸阅读
  1. 担保人没签合同算借款人吗
  2. 二级医疗事故致人死亡赔偿的法律解析
  3. 医院误诊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4. 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之间的区别
  5. 分公司能作为被行政处罚的对象吗

受理阶段热门知识

  1. 配合检察院调查流程是什么
  2. 如何检举派出所违法行为
  3. 网游运营商有欺诈行为哪里能投诉
  4. 检察院批捕退回几次是什么意思
  5. 介绍对象变拐卖妇女可以上诉吗
  6. 刑事立案标准的规定是如何的三
  7. 公安网是全国联网的吗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