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6-24
债权凭证在民法理论中强调当事人主义的基本原则,使当事人处于积极的主体地位。根据权利本位和市场主体意思自治的需要,执行法院发放或执行债权凭证必须根据债权人的意愿实施。这意味着债权人必须以书面申请或口头同意的方式表达其意愿。此外,债权凭证要求债权人积极履行执行举证责任,即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债权人对于自身利益具有责任感和风险意识,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承担举证责任。无论是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证据,还是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生产经营活动的线索,或者根据执行法院的调查令主动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债权人在整个执行过程中都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最后,执行法院在超然的中立、公正性地位下,根据职权和法律规定依据债权凭证公开、透明地开展执行工作。债权凭证直观地记录了执行过程中的动态,如实客观地记载了每一次强制履行的情况。
债权凭证是人民法院根据原生效法律文书制作的,其主要作用是确定依法执行不能实现的债权权益和数额。债权凭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和公信力,实质上是对既往执行程序的总结,直观地体现了债务的强制履行情况。
债权凭证在一定条件下作为新的执行依据,终结现行执行程序。执行程序的终结分为执行依据的终结和个别程序的终结。个别依据终结主要指执行依据所载实体权利消灭的情况。执行程序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执行依据强制执行力的消灭,但申请人丧失了依原法律文书的再申请执行权。债权凭证根据既判力、既执力的扩张而成为原实体权利的载体,成为新的执行依据。法院发放债权凭证,同时终结执行程序。债权人可以以债权凭证作为执行依据申请法院执行,启动新的执行程序,以实现其债权。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对于公民为一年,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为6个月。然而,申请执行期限过短导致法定债权的保护比一般权利的保护还要处于不利地位。债权凭证制度的实施将债权凭证的发放视为执行时效中断的情形,将债务人重具履行能力作为执行时效重新起算的原因。只要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就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从而弥补了法定申请执行期限过短的缺陷,增加了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