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8-11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首先,要审查物证的来源是否合法,其外形、属性等特征是否与案事实有联系,是否存在假冒和伪造的情况。物证作为“哑巴证人”,以自身客观存在的形态来反映案件情况,不易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对物证的审查判断应该追溯其来源,同时通过鉴定、辩认等方法进行审查。只有出处可靠,并与案件有内在联系的物品痕迹,才能成为定案的依据。
其次,要查证证人的品质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及其他客观条件,看是否出于不良动机或受其他影响,使提供的证言失实。证人证言是广泛使用的诉讼证据,但是证人容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证言亦有真有假和虚假的成份。例如,与犯罪嫌疑人有恩怨或利害关系的证人可能故意夸大或缩小所知情况,甚至包庇或陷害;受到请吃送礼或受欺骗威胁的证人可能不能如实提供证言。在审查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三,要查鉴定材料是否可靠,鉴定人是否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资格,看鉴定结论是否准确可信。鉴定结论对某些案件会发挥重要的证明作用,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处罚。在实践中,可能出现同一伤情或同一物品,几份鉴定结论不一致的情况;也可能出现鉴定结论不符合案情实际,缺乏科学性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鉴定人员先入为主或掌握的鉴定材料不全面,也可能是业务知识缺乏等原因。在审查判断时应引起注意。
最后,对各个间接证据逐一审查判断属实,并不等于就证明了整个案件的真实情况,还应将全部的间接证据联系起来,结合案情实际,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