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19
母公司是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额的股份或根据协议,能够控制、支配其他公司的人事、财务、业务等事项的公司。母公司的最基本特征不在于是否持有子公司的股份,而在于是否参与子公司的业务经营。
子公司是指一定数额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控制或依照协议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支配的公司。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自己所有的财产、公司名称、章程和董事会,并以自己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和从事各类民事活动,独立承担公司行为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和责任。然而,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决策或重大人事安排仍需由母公司决定。
在法律上,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通过有限责任原则成立的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它们相互不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在经济上,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包括资金、技术、品牌、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尽管母公司控制和管理着各子公司,但根据法人有限责任原则,一旦发生债务关系,各子公司只能独立对其债务负责,母公司不承担责任。因此,当子公司破产且其破产财产有限,债权人很难得到偿付,他们是否能向母公司提出债权要求成为一个复杂而难以处理的法律问题。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我国公司法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债务责任关系持二者相互独立的观点,即母公司和子公司在法律上互相独立,各为独立的法人,各自独立承担其责任。我国公司法在母子公司的债务责任关系上仍坚持有限责任原则,并没有作出例外规定。
如果子公司的债务是基于合同而产生,那么应适用违约责任方面的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因此,如果子公司与其他经济主体订立合同,并基于该合同产生违约债务,子公司应根据其违约行为承担债务责任。由于债务责任是以有效合同存在为前提,有效合同必须基于双方平等协商、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合同权利义务完全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因此,合同相对人只能向子公司主张违约债权,而无权向子公司的母公司主张违约责任,这符合合同自由理念和公司法的有限责任原则。
与违约责任不同,侵权责任一般发生在预先不存在联系的当事人之间,他们相互间没有意思联络,更谈不上有什么权利义务方面的约定。在侵权法领域,不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义务是法定的。因此,各国的侵权法均以过错责任为原则。对于母公司和侵权子公司的债务责任关系,应考虑过错、举证责任倒置、公平、过错推定原则以及子公司的自主性和母公司对子公司侵权所致损害结果的影响程度,决定母公司是否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