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证据不足怎么办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18
证据对案件的判决结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什么类型的案件,证据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进行诉讼的时候,当事人应该收集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那么行政证据不足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行政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
依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应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的举证责任由行政机关承担。如果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院将撤销该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
被告应提供相关证据
根据法律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被告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以及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不提供证据或逾期提供证据的后果
如果被告不提供相关证据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法院将视为没有相应证据。然而,如果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第三人可以提供证据。
行政行为可能被撤销的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存在于行政行为时,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行政行为,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一) 主要证据不足;(二)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三) 违反法定程序;(四) 超越职权;(五) 滥用职权;(六) 明显不当。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是由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的,如果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不能举证行政行为是合法的,法院会撤销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七十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一)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职权的;
(五)滥用职权的;
(六)明显不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