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传的变更和解除的程序怎么走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1-08
拘传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为了调查案件事实,可以传唤当事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到案的,公安司法机关是可以适用拘传措施强制其到案的。拘传是可以变更或者解除的,那么,拘传的变更和解除的程序怎么走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拘传的变更和解除
一、根据法律规定的审批程序
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2条的规定,对于需要将被拘传人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的情况,应在拘传期间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对于不批准的情况,应立即结束拘传。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6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需要对被拘传的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况,应经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并在拘传期限内办理变更手续。
二、拘传的相关知识
1. 拘传的概念:拘传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方法,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2. 拘传的对象: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拘传的适用对象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经合法传唤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到案的人;二是根据案件情况有必要直接拘传的人。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和各机关法律解释中,并未规定拘传的证据条件,因此,严格按照法律执行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拘传被滥用的可能。
三、拘传的程序
1. 审批程序: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拘传应当经过相应机关的审批,如公安机关应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检察机关应经检察长批准,并签发拘传证。2. 执行程序: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公安机关在拘传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出示拘传证,并要求犯罪嫌疑人在拘传证上签名盖章摁指印。在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要求其在拘传证上填写到案时间。讯问结束后,犯罪嫌疑人应当在拘传证上填写讯问结束时间。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绝填写,侦查人员应在拘传证上注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决定的拘传由司法警察执行,执行人员不得少于2人。拘传时应当出示拘传票,对于拒绝拘传的情况,可以使用戒具。拘传后应在12小时内进行讯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拘传程序的规定与此类似,但要求拘传后必须立即进行讯问。
四、实践中的问题
1. 难以避免变相羁押现象的出现:尽管法律明确规定拘传和传唤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并禁止以连续传唤、拘传的方式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但是法律对两次拘传之间的间隔时间并未作出具体规定,因此很难避免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的现象出现。2. 拘传与传唤的混淆:拘传和传唤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但在实践中存在部分司法机关大量使用传唤而不使用拘传,或者形式上使用传唤但实际上采用拘传的现象。调查显示,某公安局在六年的执法过程中从未使用过一次拘传。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没有适用拘传的对象,而是因为所有应该使用拘传的犯罪嫌疑人都被以传唤的方式取代。事实上,绝大多数被传唤的犯罪嫌疑人并不是在接到传唤通知后自行到案,而是被侦查人员直接使用戒具强行带至公安机关讯问。这种做法明显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本意,也反映了执法人员对法律的理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