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9-20
执行异议和复议是执行程序中的重要制度,在执行理论中属于执行救济的范畴。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看,法治水平越高,执行救济制度越完备。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注重执行救济制度的建立,1991年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即有关于执行异议的规定,但存在异议范围过窄、异议审查程序不明确、复议程序缺失等不足。2000年以后,在立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法院利用人民法院执行体制改革的契机,在执行权划分为执行实施权和执行审查权的基础上,推动执行异议制度的逐步健全,取得了一定成果。
2007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执行异议程序进行了较大的改造,特别是增设了执行复议和执行异议之诉程序,作为不服异议裁定时的救济途径,搭建起执行救济的基本框架。
为了切实保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案外人行使异议权,满足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的客观需要,2009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开始起草《异议复议规定》,数易其稿。其间,反复听取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庭室和地方法院的意见和建议,数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并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征求意见。2014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规定。该规定于今天正式生效。
根据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和复议制度的定位,结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异议复议规定》贯彻了四个原则:
《异议复议规定》从三个方面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案外人依法行使异议权提供了保障。一是确保依法应当受理的异议都能够被及时受理和审查;二是确保当事人的知情权;三是方便当事人寻求救济。
《异议复议规定》从两方面实现执行审查权对执行实施权的制衡。一是办案人员的分离,明确要求办理执行实施案件的人员不得参与相关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的审查。二是审查事项的分离。针对程序事项的异议由执行机构自行审查;而对执行标的的实体权利异议原则上应当通过诉讼程序由审判机构最终裁决。
《异议复议规定》从三方面贯彻执行程序的效率原则。一是坚持有限救济,原则上将“执行程序终结”作为异议提出的最后期限。二是实行形式审查,案外人异议审查一般根据执行标的权利外观表征来判断。三是确立书面审查作为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的主要审查方式。
《异议复议规定》从三个方面确保相关利益在执行程序中达到合理的优化平衡状态:一是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二是申请执行人与案外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三是当事人、案外人与执行标的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本解释共32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执行异议和复议程序的一般规定;第二部分是关于执行行为异议和复议程序的规定;第三部分是案外人异议程序的规定。具体规定了以下主要内容:
立案是司法程序的入口,是当事人等利益主体寻求司法救济的最初环节,《异议复议规定》严格贯彻“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精神,对执行异议的立案时限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符合条件的执行异议都能够立案受理。《异议复议规定》第二条规定,执行异议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或者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三日内通知异议人和相关当事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同时,当执行法院存在消极不受理、不审查异议的情形时,《异议复议规定》还赋予异议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异议的权利。
为了解决实践中有的异议人以不同的事由分开提出异议以拖延执行的问题,《异议复议规定》第十五条借鉴国外立法例,明确了异议事由一并提出的原则。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同一执行行为如果有多个异议事由,但未在异议审查过程中一并提出,撤回异议或者被裁定驳回异议后,再次就该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案外人撤回异议或者被裁定驳回异议后,再次就同一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限制出境决定是对被执行人的人身进行限制从而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的间接执行措施,虽不属于狭义意义上的执行行为,但同样会对被执行人的权利造成重大影响,而法律又没有规定相应的救济渠道。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六条不服罚款、拘留决定时的救济方式,《异议复议规定》第九条规定,被限制出境的人可以自收到限制出境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决定;复议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实践中,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基于亲情、友情或者与被执行人存在关联关系等因素,向人民法院表示自愿代被执行人偿还债务,但事后又反悔并提出异议。这种行为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确立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处分原则。《异议复议规定》第十八条明确,执行过程中,第三人因书面承诺自愿代被执行人偿还债务而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后,无正当理由反悔并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如果执行标的系被执行人本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可以豁免执行。但是,并非被执行人只要仅有一套房屋,就一律停止执行。按照前述司法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如果被执行人名下的唯一住房,超出了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必需的范围,人民法院可以执行。《异议复议规定》第二十条对执行被执行人名下的唯一住房的情形,按照申请执行的债权种类是金钱债权还是交付房屋的不同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人民法院的司法拍卖是公法上的拍卖,与平等主体之间的任意拍卖有显著差别,合同法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并不适用于司法拍卖。除非拍卖程序具有严重瑕疵,受让人经过司法拍卖程序依法取得执行标的财产权益应当得到保护。但是,也应当看到,确有一些司法拍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损害了当事人和其他竞买人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撤销。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异议复议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了司法拍卖应当撤销的情形:1、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机构之间恶意串通,损害当事人或者其他竞买人利益的;2、买受人不具备法律规定的竞买资格的;3、违法限制竞买人参加竞买或者对不同的竞买人规定不同竞买条件的;4、未按照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拍卖标的物进行公告的;5、其他严重违反拍卖程序且损害当事人或者竞买人利益的情形。
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担保债务能否执行,一直是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各地法院的做法也不尽统一。《异议复议规定》从扩大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范围的理念出发,在第二十二条规定,公证机关依法赋予担保债务强制执行效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执行。被执行人仅以担保合同不属于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范围为由申请不予执行的,不予支持。
案外人异议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案外人的实体权利异议成立与否迅速作出判断。由于仅有十五日的审查期间,客观上只能过滤掉一些明显成立或者不成立的案外人异议,例如查封登记在案外人名下不动产的行为是否违法,而将实质审查的任务交给执行异议之诉承担。而且,案外人异议审查的结论并非终局结论,无论何种结果,当事人或者案外人不服的,皆可通过诉讼程序寻求救济。所以,《异议复议规定》第二十五条,对执行标的权属的判断,确立了“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原则。即,如果执行标的是不动产、有登记的动产和其他财产权,根据登记来判断权利人;对没有登记的动产,根据占有情况判断权利人;如果是没有登记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或者是没有占有情况的动产和其他财产,则根据相关行政许可、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等证据来判断权利人。
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房屋从法律上应当视为被执行人的财产,但是,由于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还不够完善,买受人如果购买了被执行人名下的房屋,由于种种因素未能及时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如果仅仅考虑申请执行人的金钱债权受偿,完全不考虑买受人的利益,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不符合公平原则。正因如此,《异议复议规定》借鉴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保护买受人物权期待权的有益经验,在第二十八条至三十条将不动产受让人区分为一般买受人、消费者买受人、办理了物权登记的受让人三种情形,并规定了不同的保护要件,赋予符合法定条件的买受人对不动产的物权期待权以排除执行的效力。
按照合同法等民事法律关于“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定,不动产承租人的租赁权具有对抗受让人的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在执行不动产时,应当依法保护不动产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异议复议规定》在平衡承租人和申请执行人利益的基础上,对执行程序中保护不动产承租人的租赁权作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规定。根据《异议复议规定》第三十一条,承租人请求在租赁期内阻止向受让人移交占有被执行的不动产,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租赁合同并占有使用该不动产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同时,如果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承租被执行的不动产或者伪造交付租金证据的,对其提出的阻止移交占有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在执行标的执行终结之前提出。如果执行标的是由当事人受让的,则应在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
根据第七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过程中或者执行保全、先予执行裁定过程中的某些行为违法时,可以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被执行人以债权消灭、丧失强制执行效力等执行依据生效之后的实体事由提出排除执行异议时,人民法院应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除非情况符合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被执行人以执行依据生效之前的实体事由提出排除执行异议时,人民法院应告知其依法申请再审或通过其他程序解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案外人可以基于实体权利对执行标的提出排除执行异议,并作为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行为异议。人民法院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如果案外人既基于实体权利对执行标的提出排除执行异议,又作为利害关系人提出与实体权利无关的执行行为异议时,人民法院应分别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和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被限制出境的人认为限制出境决定错误时,可以在收到限制出境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决定。复议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当事人不服驳回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申请的裁定时,可以在收到裁定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如果理由成立,裁定撤销原裁定,不予执行该公证债权文书;如果理由不成立,裁定驳回复议申请。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人民法院在审查执行异议或复议案件时,应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指令重新审查的执行异议案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办理执行实施案件的人员不得参与相关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的审查。
人民法院对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实行书面审查。如果案情复杂、争议较大,应进行听证。
在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审查期间,异议人、复议申请人可以申请撤回异议、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是否准许撤回。
如果异议人或复议申请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听证,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出听证,导致人民法院无法查清相关事实,由其自行承担不利后果。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同一执行行为有多个异议事由,但在异议审查过程中未一并提出,撤回异议或被裁定驳回异议后,再次对该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案外人撤回异议或被裁定驳回异议后,再次对同一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作出裁定时,应告知相关权利人申请复议的权利和期限。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作出裁定时,应告知相关权利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和期限。对于其他裁定和决定,如果法律、司法解释规定了相关权利人申请复议的权利和期限,应进行告知。
人民法院对执行行为异议应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第三人因书面承诺自愿代被执行人偿还债务而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后,无正当理由反悔并提出异议时,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被执行人请求抵销的债务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除依法规定或按照债务性质不得抵销的情况外:
在金钱债权执行中,如果被执行人以居住房屋为由提出异议,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执行依据确定被执行人交付居住的房屋,自执行通知送达之日起,已给予三个月宽限期,被执行人以该房屋为维持生活必需品提出异议时,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请求撤销拍卖,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请求撤销变卖,应参照上述规定处理。
对于公证债权文书同时赋予主债务和担保债务强制执行效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执行。仅对主债务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而未涉及担保债务的,不受理对担保债务的执行申请。仅对担保债务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而未涉及主债务的,不受理对主债务的执行申请。
如果人民法院受理了担保债务的执行申请,被执行人以担保合同不属于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范围为由申请不予执行时,不予支持。
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不服异议裁定的复议申请进行审查后,应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除非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三、四、五项情形发回重新审查或重新作出裁定,同时需要撤销或变更该裁定维持的执行行为时,应同时撤销或变更执行行为。
人民法院对发回重新审查的案件作出裁定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复议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复议后不得再次发回重新审查。
对于申请执行人提出的执行标的依法享有对抗案外人的担保物权等优先受偿权的情形,人民法院对案外人提出的排除执行异议不予支持,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金钱债权执行中,如果买受人对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提出异议,符合以下情形且其权利能够排除执行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金钱债权执行中,如果买受人对登记在被执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名下的商品房提出异议,符合以下情形且其权利能够排除执行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于被查封的办理了受让物权预告登记的不动产,受让人提出停止处分异议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符合物权登记条件,受让人提出排除执行异议时,应予支持。
在租赁期内,承租人请求阻止向受让人移交占有被执行的不动产时,如果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租赁合同并占有使用该不动产,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承租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承租被执行的不动产或伪造交付租金证据时,对其提出的阻止移交占有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本规定施行后尚未审查终结的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审查终结的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人民法院依法提起执行监督程序的,不适用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