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自陷风险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法律知识

被害人自陷风险是什么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2-04

 
116321

被害人自陷风险的法律问题

一、刑法保护与自我保护

被害人自陷风险是指在诈骗罪等故意犯中,被害人的行为是否可以影响对行为人的不法评价,以及基于何种观点来影响对行为人不法评价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刑法对财产保护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对于过失犯中的被害人自陷风险,学者们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对于故意犯中的被害人自陷风险的研究却相对匮乏。本文以诈骗罪为中心,对解决被害人自陷风险的教义学模型进行检视,并提出负责范围的划分应从“人的行为对于利益侵害结果的意义”来考量。

二、被害人信条学的问题

被害人信条学是指被害人具有自我保护可能性却放弃自我保护,因此不值得刑法保护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被害人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法益而任意不用,刑法就没有介入的必要。然而,被害人信条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刑法规范指引发生了偏差,将禁止诈骗的刑法规范变成了阻止被害人投机的规范。交易本身就存在风险,被害人普遍存在投机心态,刑法不能要求被害人必须回避风险。其次,刑法的功能被自我保护取代,刑法的补充性基本内涵是国家能够使用较轻微的方法来预防社会损害。个人因为轻信他人而不能得到国家保护,会导致个人行为的自由受到限制。诈骗罪已经被立法,意味着诈骗行为被宣告为具有犯罪意义,被害人没有义务承受使用诈术所创建出的风险。第三,以自我保护可能性作为可罚性基础存在问题。被害人是否具有自我保护可能性对行为人而言是偶然的事情,不能影响行为人相同行为的评价意义。被害人是否具有自我保护可能性是一种概率,无法回答相关规范问题。

三、对被害人自陷风险的思考

在解决被害人自陷风险的问题上,应该关注被害人在认识到风险的情况下交易而不遭受财产损失的权利。否认被害人有这种权利,将限制整个社会交往和社会风险状态的进步。同时,刑法规范不能变成限制被害人交易自由的规范。被害人自陷风险的解决应该考虑被害人的能力、获取信息的渠道、风险认知的程度、采取措施的可能性等因素。被害人自陷风险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延伸阅读
  1. 律师在自诉案件中的代理
  2. 风险代理法院是否保护
  3. 集资诈骗的被害人如何追回损失?
  4. 阜阳律师费多少钱
  5. 河北省律师收费标准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打人者跑了构成什么罪
  2. 用手机拍警察执法算违法吗
  3. 他人快递死猫恐吓我怎么办
  4. 故意扎轮胎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吗
  5. 猥亵罪和猥琐罪有什么区别
  6. 重犯罪一般是几年
  7. 如何查询犯罪嫌疑人是否被通缉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