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撞骗罪有既遂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法律知识

招摇撞骗罪有既遂吗

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4-08-03

 
114980
在进行违法犯罪的时候涉及到的类型是很多的,有可能会有一些人进行招摇撞骗,那么招摇撞骗罪是否有既遂什么情况属于招摇撞骗呢?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解释

犯罪客体

招摇撞骗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与侵犯财产权利的诈骗罪有所区别。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不仅可能骗取财物,更直接破坏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造成了特殊而实质的危害。

犯罪主观方面

招摇撞骗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非法利益不仅指物质利益,也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如政治待遇、荣誉待遇、爱情等。然而,主观恶性一般限制在"骗"的范围内。如果行为人具有抢劫、强奸等故意,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是一种威胁手段,属于更为严重的犯罪。例如冒充缉私人员威胁走私分子交出走私物品,冒充司法人员逼迫被告人家属与之发生性关系等,应分别以抢劫罪、强奸罪等论处。如果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是出于虚荣心、结婚、住宿或购买车船票等目的,并未谋取非法利益,不构成本罪。

犯罪客观方面

招摇撞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行为。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的行为,包括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其次,行为人必须具有招摇撞骗的行为,即以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或职称,招摇炫耀,利用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实施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招摇撞骗行为一般具有连续性、多次性的特点。若行为人只有一次这种行为,原则上不应以犯罪论处。上述两个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存在有机的联系,才符合招摇撞骗的客观要求。若行为人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但未实施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不构成招摇撞骗罪。若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但未实施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两者之间不存在有机联系,也不构成招摇撞骗罪,其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可能构成其他犯罪。
延伸阅读
  1. 招摇撞骗罪情节严重的多少种情形
  2.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3. 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及其犯罪性质
  4. 招摇撞骗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5. 招摇撞骗罪的认定标准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2.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3.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4.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5.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7.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