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和妨碍公务罪的区别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16
抢劫罪和妨碍公务罪的区别
抢劫罪和妨碍公务罪是两种性质完成不相同的刑事犯罪。抢劫罪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利,而妨害公务罪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管理。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抢劫罪,根据不同情形的严重程度,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处罚金。而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情况下,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可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入户抢劫
-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 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 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
-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 持枪抢劫
- 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对于妨害公务罪,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在以下情形中,也适用以上规定:
-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
-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
-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
依法执行职务的判断
判断是否属于依法执行职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执行公务的人必须具有一般的、抽象的职务权限。例如,没有刑事犯罪侦查权限的税务工作者不能执行刑事司法公务。
- 公务执行者必须在具体职务权限范围内执行公务。例如,法院执行人员没有取得生效判决书,在缺乏依据的条件下强制执行,属于违法行为。
- 公务的合法性是指形式合法性,不要求实质合法。例如,持有法院判决书的人执行公务即属于合法,而不论其内容是否合法。
- 职务行为必须根据法律确定的条件和方式执行。当然,只有轻微程序违法时,职务执行的保护必要性仍然存在。
- 判断职务行为合法性的标准是裁判时基准说,大体上是正确的,并有利于调和公务行为和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