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盗1万又归还了还会坐牢吗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8-09
偷窃1万元并归还后是否会面临刑事处罚
在盗窃1万元并归还后,可能会有缓刑或不予处罚的可能性。然而,判决结果以及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受害人是否原谅都需要等待法院的宣判。
盗窃罪的免罪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且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不视为犯罪:
- 作案者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 已全额退赃或退赔;
- 主动投案;
- 被胁迫参与盗窃活动且未分赃或获赃较少;
- 其他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
盗窃罪对公私财物的侵犯特征
盗窃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这些财物具有以下特征:
- 能够被人们控制和占有:这些财物必须是有形的、可以通过五官功能认知的东西。控制和占有是指实际支配的状态。占有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有形支配,有时也可以是一种社会观念。根据社会一般观念,某物是否被占有需要考虑物品的性质、所处的时空等因素。即使在物理上无法支配的情况下,根据社会观念仍可认为是占有。例如,在自己的住宅范围内暂时找不到的手表或戒指,仍然被视为占有。即使离开主人的住所,但没有离开主人身边习惯的牲畜仍属于主人占有。在震灾发生时,为了暂时避难而搬出去放置在路边的财物,仍然归主人所有。这些手表、戒指、牲畜等仍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无形财物也可以被人们控制,因此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例如电力、煤气、手机号码等。然而,阳光、风力、空气、电波、磁力等无法被人们控制的物质则不能构成盗窃罪的对象。
-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这种经济价值是客观的,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例如有价证券等。具有主观价值(例如具有纪念意义的信件)或几乎无价值的物品则不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然而,如果盗窃行为人将这些无价值的财物偷走后,通过出售或交换获得了有价值的财物(相当于销赃数额),且数额较大,则应定为盗窃罪。
- 能够被移动:所有动产和不动产上的附着物都可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例如开采出来的石头、从自然状态下运回的一定范围内的砂子、放在盐厂的海水、地上的树等。然而,不动产不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盗卖不动产属于非所有人处理所有权,买卖关系无效,属于民事上的房地产纠纷,不能按盗窃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