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的加重结果是什么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4-01
抢夺罪的加重结果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抢夺罪的加重结果的情形包括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情况,以及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等情况。
《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标准为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一) 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二) 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三) 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四) 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五) 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的;(六) 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七) 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八) 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九)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抢夺的;(十) 导致他人轻伤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如何认定抢夺罪
构成抢夺罪的必要条件
构成抢夺罪的必要条件是: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数额不大,或者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不构成犯罪。同时,抢夺罪还需满足以下四个要件:
1、抢夺罪侵犯的客体
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不论被害人是否合法拥有或持有该财物,都属于抢夺罪的适用范围。抢夺罪所涉及的财物必须具备可被抢走、可被移动的特点,因此仅限于动产。
2、抢夺罪的客观方面
抢夺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特点是:一是必须是公然夺取,即公开、明目张胆地进行抢夺行为。二是抢夺是一种强力行为,因为只有通过实施强力夺取,才能实现财物的非法转移。
3、抢夺罪的主体
抢夺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抢夺罪的主体。
4、抢夺罪的主观方面
抢夺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如果抢夺行为没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例如为临时急需而抢夺他人财物,用后归还;误认他人财物为己物或有权取得的财物,为排除已被他人占有的障碍而公然索取;债权人声称为抵债而扣押并公然夺取债务人财物等情况,因缺乏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能定罪为抢夺罪,只能作为民事纠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