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造谣诽谤罪可以要求赔偿吗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法律知识

恶意造谣诽谤罪可以要求赔偿吗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8

 
114341

恶意造谣诽谤罪的赔偿要求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恶意造谣构成诽谤罪的后果严重的情况下,被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侮辱罪和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构成诽谤罪的情况,被害人可以要求损害赔偿,其中包括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费用。

恶意造谣诽谤罪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恶意造谣构成诽谤罪的情况下,被害人有权要求赔偿。该条款规定了对于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行为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唯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散布谣言的诽谤罪

如果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了上述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果提供证据确有困难,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同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利益的行为,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根据该解释第八条的规定,如果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一般不予支持。但如果侵权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人民法院除了判令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外,还可以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是否构成诽谤罪

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可能构成诽谤罪的条件

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流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句话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因此,有些人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不论是否导致他人遭受损失,由于谣言的虚假性质,可能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造成他人名誉损害,这将构成诽谤罪。根据规定,微信朋友圈散布谣言是否构成诽谤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行为人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3. 行为人实施了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并且情节严重;4. 行为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权。然而,朋友圈本身具有传播信息的特性,与实际诽谤行为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具备以下严重情节,就可能涉嫌构成诽谤罪:1. 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或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2. 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3. 在过去两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4.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
延伸阅读
  1. 违约损害赔偿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2. 车祸死亡精神损失费有啥
  3. 精神损失费赔偿最高多少
  4. 民事侵权精神损失如何赔偿
  5.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民事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倒卖发票中间人是否犯法
  2. 投资款被挪用是属于诈骗吗
  3. 2年前滥用职权可举报吗
  4. 挪用小金库的款项是否构成挪用公款
  5. 公务员受贿过时效还开除吗
  6. 冒充家长抢1岁男童涉嫌拐卖儿童罪吗
  7. 父母经常暴打成年女儿违法吗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