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作人员在什么情况下构成叛逃罪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1-11
我们都知道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叛逃罪,叛逃罪是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罪,但是我们不知道叛逃罪的特点是什么?那么叛逃罪的特征有哪些?叛逃罪的处罚有哪些?国家工作人员在什么情况下构成叛逃罪?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国家工作人员叛逃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
侵害客体:国家安全
叛逃罪的认定需要考虑其构成要件。首先,叛逃罪的侵害客体是国家安全。
客观方面表现
其次,叛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情形之一:
- 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
- 在境外叛逃;
- 在境外执行公务期间,擅自不归国,投靠境外的机构、组织。
其中,“擅离岗位”指违反规定私自离开岗位的行为;“在境外叛逃”是指在境内执行公务期间,由境内逃到境外的行为;“在境外叛逃”是指在境外执行公务期间,擅自不归国,投靠境外的机构、组织。叛逃罪是一种行为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叛逃行为,并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就构成叛逃罪,而不要求危害结果实际发生。
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叛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典第109条第2款的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也能够构成叛逃罪的主体。
主观方面:故意
叛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
叛逃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零九条,叛逃罪的处罚如下:
- 规定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情节严重一般包括以下情况: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叛逃,携带国家秘密叛逃,叛逃后发表有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言论等。对于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情况,将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
结论
叛逃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国家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叛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害客体为国家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擅离岗位叛逃等行为、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叛逃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不同,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