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1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国家损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构成叛逃罪。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法院受理案件后,行为人逃避侦查或审判的情况下,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在司法实务中,脱逃罪一般被认定为持续犯。即服刑人员脱逃在外的期间都属于脱逃行为的持续,根据刑法规定,持续犯的追诉期限应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对于脱逃行为,应从行为人归案之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因此,服刑人员的脱逃行为没有超过追诉时效,其脱逃行为应受刑事追诉。
叛逃罪的侵害对象是国家安全。
叛逃罪的行为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其中,“擅离岗位”指违反规定私自离开岗位的行为;“叛逃境外”指在境内执行公务期间逃到境外的行为;“在境外叛逃”指在境外执行公务期间擅自不归国,投靠境外机构或组织的行为。叛逃罪是一种行为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叛逃行为,并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即构成叛逃罪,不要求危害结果实际发生。
叛逃罪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典第109条第2款的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叛逃罪的主体。
叛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对于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的“境外”的理解,应该从政治空间的角度进行理解。即境外是指我国国家主权不能及的空间,包括外国、统一之前的我国台湾地区、外国驻中国的使领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