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09-13
内部承包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经营模式,指建筑企业与项目经理或项目经理部人员签订内部承包合同,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质量、技术、安全、财务的监督,承包人自行组织人、财、物,完成承包工程的施工,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向企业缴纳一定管理费。
内部承包经营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承包人的积极性,克服材料浪费、人力资源浪费、项目经理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在企业经营中被广泛运用。在建筑业大省和,内部承包模式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浙江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内部承包是民营建筑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经营模式。然而,由于许多个人以内部承包的名义进行挂靠行为,导致内部承包的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在司法实践中,对内部承包的认定问题存在混乱,至今我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内部承包关系。
然而,本人认为内部承包虽与挂靠行为有相似之处,但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挂靠。内部承包与挂靠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同:
首先,从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隶属关系来看。内部承包的承包人是企业的职工,与企业存在隶属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内部承包人通常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或项目经理部成员,具备项目经理资质,并与企业有长期关系。建筑施工企业为承包人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福利。而挂靠关系中,挂靠方与建筑施工企业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挂靠方多为个人、合伙或资质较差的建筑企业,没有项目经理建筑从业资格,与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劳动合同关系,双方关系通常是临时的。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为挂靠方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福利。
其次,从管理角度来看。内部承包关系中,虽然工程由项目经理组织实施,但项目经理的一切行为并非个人行为,而是企业行为。项目经理的权利行使受到法人授权的限制,受企业规章制度约束,其行为视为企业的法人行为。建筑施工企业有权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技术、财务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督控制,并有权更换违反公司规定的项目承包人及其他人员。总体而言,在内部承包关系中,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质量、技术等方面具有掌控能力。而在挂靠关系中,建筑施工企业对挂靠方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权力。挂靠方自行负责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资金等事项,建筑施工企业不向挂靠企业派驻财务、质量、技术和安全人员,也无权干涉挂靠方的工作。当然,建筑施工企业在挂靠行为中也有进行质量、技术、安全、工期监督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约定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并不对挂靠人进行实质性的管理。因此,对承包进行实质性管理与否是区分内部承包与挂靠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