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考验期的折抵标准是什么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7-15
假释考验期的折抵标准
一、已执行的假释考验期限是否能折抵刑期
根据刑法第八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假释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情况下,应按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并继续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然而,对于“未执行完毕的刑罚”的具体定义存在不同的理解。在司法实践中,大多将从假释之日起算的剩余刑期作为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因此已执行的假释考验期限不予折抵刑期。理论界也普遍认为,已执行的假释考验期与自由刑的性质不同,因此不能折抵刑期。然而,也有人认为,假释仍然属于刑罚的执行范畴,因此假释考验期应该折抵刑期。从我国刑法规定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应遵守的实质内容来看,与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遵守的内容完全一致。假释考验期仅对罪犯的某些行为进行规范,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按规定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等。罪犯的人身自由并未受到严格限制,实体权利未被剥夺,与自由刑本质上有所不同。因此,缓刑罪犯被撤销缓刑后,已执行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折抵刑期。基于假释和缓刑罪犯在考验期限内遵守规定的相似性,已执行的假释考验期限也不应予以折抵刑期。
二、已执行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期是否能折抵
根据刑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因此,罪犯从假释之日起即开始执行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根据刑法第五十四条关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等实体权利。与假释考验期限内罪犯应遵守的规定内容有根本区别。尽管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纳入假释考验期限之内,但由于已执行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期与已执行的假释考验期限存在差异,因此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假释罪犯被撤销假释后,如果其已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刑期不予折抵数罪并罚时或者收监执行后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期,则会导致实际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超过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这不仅侵犯了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假释罪犯的权利,而且会导致执法上的不平等,损害执法的严肃性。因此,建议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假释罪犯被撤销假释后,应折抵已执行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期数罪并罚时或者收监执行后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