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2-02
刑法中的上述规定旨在防止被告人在归案后出于侥幸心理而不完全交待自己的罪行,以避免漏判的发生。根据立法精神,漏判的罪行可以与之前的罪行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性质。因此,即使漏判的罪行与之前的罪行属于同一性质,也应该进行数罪并罚的处理。如果之前的罪行适用了缓刑,那么应该撤销缓刑并对其进行数罪并罚的处理。
2007年9月,被告人马某因一次盗窃,价值2000余元。他被泰兴市公安局某派出所取保候审期间,在姜堰市又盗窃了四次,盗窃金额为5000余元。泰兴市公安局和姜堰市公安局之间没有进行沟通,对异地犯罪事实都不知情,分别对其进行了处理,并将其分别起诉至泰兴法院和姜堰法院。2008年1月,泰兴法院判处马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2008年2月3日,姜堰市人民检察院向姜堰法院提起公诉,指控马某在姜堰盗窃四次的犯罪事实。姜堰法院在审理中得知马某已被泰兴法院适用缓刑,检察机关延期审理后变更起诉,提请对马某撤销缓刑,数罪并罚。2008年3月5日,姜堰法院对其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被告人黄某在2007年11月3日因犯盗窃罪被本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被告人蒋某在2008年3月22日因犯盗窃罪被本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二年。2008年4月18日,公诉机关向本院提起公诉,指控蒋某在缓刑考验期间被发现判决前曾两次盗窃电瓶车,价值人民币3510元。黄某在缓刑考验期间被发现判决前曾五次盗窃电瓶车,价值人民币8650元。公诉机关提请对两被告人撤销缓刑,数罪并罚。经查,蒋某在涉嫌前罪被公安机关审查时已如实供述了全部盗窃犯罪事实。其中两起犯罪事实因公安机关未能及时找到被害人,在第一次公诉中未被认定。判决生效后,公安机关根据已经查证的证据,将上述事实作为漏罪移诉。公诉机关再次提起公诉,建议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并对蒋某再次适用缓刑。2008年5月19日,本院作出判决,对黄某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对蒋某适用单处罚金,数罪并罚后再次适用缓刑。
近年来,漏判案件呈上升趋势。在过去,这类案件主要是由于个别被告人出于侥幸心理,归案后不能如实供述自己的全部罪行,每年只有一至两件。然而,自去年以来,这类案件的数量逐渐增加。
在今年上半年,姜堰法院就有5名被告人因之前一次判决生效后被发现漏罪而被数罪并罚。其中两名被告人被撤销缓刑,并对其进行数罪并罚的处理。
分析这类案件,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为了解决这类案件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