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1-07
想像竞合犯是指一种犯罪形态,即行为人在实施一个犯罪行为时,触犯了多个罪名。虽然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但是该行为符合了多个犯罪构成要件,从而触犯了多个罪名。这种情况下,多个罪名之间可能存在要件的重叠或交叉,因此并不能完全视为多罪行。由于该危害行为触犯多个罪名是由观念上的竞合所致,而非实际和完整地构成多罪行,因此实质上只构成了一罪。
要判断一犯罪行为是否属于想像竞合犯,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要件:
对于想像竞合犯,我国刑法理论界通常主张按照“从一重处断原则”处理。即根据行为触犯的多个罪名中法定刑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而不实施罪数并罚。
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个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其中,“牵连”指的是本罪与他罪之间的牵连,本罪即行为人的目的犯罪触犯的罪名,他罪指行为人的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触犯的罪名。要成为牵连犯,需要同时具备以下要件:
牵连关系的形式有三种:目的行为与手段行为的牵连、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以及复杂的牵连,即在三个以上的犯罪行为中分别具有目的和手段、原因和结果的牵连关系。
对于牵连犯的处理,通常认为应按照法定刑最重的一罪从重处罚,即“从一重从重处罚原则”,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被另外一个犯罪行为所吸收,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只以吸收的那个行为论罪,对被吸收的行为不再予以论罪。
这种吸收关系的存在,是因为多个行为通常属于实施某种犯罪的同一过程,彼此间存在密切联系。即在通常情况下,前行为可能是后行为发展的必经阶段,后行为也可能是前行为发展的自然结果。吸收犯的成立应具备以下要件:
吸收关系的形式包括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以及实行行为吸收非实行行为。其中,重行为吸收轻行为是根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划分轻重,主行为吸收从行为是根据行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实行行为指的是由刑法分则加以规定的行为,而非实行行为则是刑法总则予以规定。
对于吸收犯的处理,应根据吸收行为所构成的犯罪进行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