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10
根据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立功是指犯罪分子到案后,通过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以及展现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从而被认定为具有立功表现。
立功的主体必须是已归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并且必须是将被判处有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因为立功是从轻、减轻刑罚的制度,只有在犯罪已经成立的情况下才能谈论刑罚问题和立功。
立功行为必须在犯罪分子归案后,且在判决生效前实施。
犯罪分子必须至少实施以下几种行为之一,其中第一和第二种情形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查证属实的标准包括审查立功线索的来源以及是否由犯罪分子本人检举揭发或提供的,以及审查司法机关根据其检举揭发或提供的线索侦查所涉嫌犯罪的情况。只要能够确认被检举揭发人涉嫌揭发的犯罪是存在的,无论被检举揭发人是否有刑事责任年龄和能力、被立案侦查、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最终被判有罪,都应认定为查证属实,构成立功。
准立功是指因缺失立功的部分要件而成立的行为形态。例如,案发时的行为不能认定为具有立功表现,但如果该行为最终结果和具有立功表现得出的后果一致,那么该行为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能够节约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成本,对国家和社会有利。在处罚时,应综合考虑该行为与犯罪分子的其他情节,从而对犯罪分子从轻或减轻处罚,以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虽然我国法律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共同立功的情形,但刑法也没有否认共同立功的存在。在实践中,确实存在共同立功的情形,例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犯罪分子共同阻止他人犯罪、共同协助司法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共同实施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行为等。与共同犯罪类似,共同立功应包括以下几点要件:1)主体要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已归案的犯罪分子;2)具有共同立功的故意;3)实施了共同立功的行为,且共同的行为均起到直接有利于社会的作用;4)立功行为被查证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