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8-30
根据我国刑法,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根据司法解释第三条的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虽未达到巨大,但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多次挪用公款;因挪用公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
对自首者的适当量刑是自首从宽制度得以正确进行的保证。根据中国刑法第57条规定的量刑一般原则和司法实践经验,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应掌握以下三点:
1. 主要根据犯罪事实:自首并不会改变犯罪人原来的犯罪事实,因此,在决定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量刑时,应以其犯罪事实为主要根据。审判人员首先根据自首者罪行的轻重,拟定一个刑罚幅度,然后结合自首的从宽情节,把握好度,做到严宽适度。
2. 具体考虑自首情况:自首的时间、自首的原因及动机、交待罪行的情况以及犯罪分子是否有主动表现等,都是在量刑时需要具体考虑的情节。
3. 社会危害的持续状态:自首可以使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的持续状态结束,但是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会因自首而消灭。因此,自首量刑时也要考虑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的持续状态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