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自首是否免予刑事处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自首法律知识

主动自首是否免予刑事处罚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20

 
111380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触犯了法律进行自首,那么主动自首是否就可以免除刑事处罚?在怎样的情况之下自首是不会进行处罚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主动自首是否免予刑事处罚

案例

2009年5月初,赵某(17岁)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某商务大厦做保安。5月13日凌晨2点左右,赵某发现一家公司的门没锁,进入房内将一台笔记本电脑(价值4400元)拿走。当日上午将电脑销赃2000元后离开。一个月后,赵某在北京、唐山等地挥霍赃款。赵某因为想家但又觉得无颜见父母,于是在老家派出所投案自首。当地派出所将其移送至东城警方。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已构成盗窃罪,但考虑到赵某犯罪时未成年,犯罪后自首并积极退赔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故对其免予刑事处罚。

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但部分犯人自首后依然有判处死刑的可能。如果对自首后的犯罪嫌疑人过于普遍地从宽处罚会产生弊病,与预防犯罪的目的相悖,尤其是对社会危害大的罪名。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含义

1.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一般自首--刑法)。2.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特别自首/准自首--刑法)。3.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特别自首/准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条件

自动投案的认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审查:时间和方式/动机。自动投案的时间可以是犯罪事实发觉之前或之后,关键在于犯罪分子的自动投案。将自首时间限制得过于狭窄不利于分化瓦解犯罪,争取犯罪分子选择自首的道路。自首投案的方式和动机,犯罪分子真诚悔罪自动投案属于自首,即使因伤病无法投案而委托他人代为投案或通过信电方式投案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和出于何种动机都属于投案自首。被公安机关、群众围攻、走投无路而当场投案,或经司法机关传讯、采取强制措施归案的都不是自动投案。犯罪分子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是自首的本质特征。犯罪分子供述的必须是自己实施并由自己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自首时,不仅要求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而且要揭发同案犯的罪行。否则,不构成自首。如果犯罪人交待的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他人的罪行,是检举揭发,而不是自首。犯罪人如犯数罪的,投案时只交待了一罪,则可视为这一罪有自首情节。如果数罪中的一罪已被发觉,犯罪人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或被判决以后,又将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的其他罪行供述出来,对其交待的部分罪行可以视为自首。犯罪分子如果只交待次要罪行,隐瞒主要罪行,或以虚假情况掩盖真实罪行,都不能认定为自首。犯罪人愿意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追诉是衡量犯罪人是否悔改的重要表现之一。如果投案后逃脱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或仅以电信方式交待罪行久不归案,或偷偷把赃物送到司法机关门口不肯讲明身份,这些表现是不愿接受国家制裁的,不能以自首论,只能视为一般悔罪表现。犯罪分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为自己进行辩护、提出上诉或更正和补充某些事实都是允许的,但不能视为不接受审查和追诉。综上所述,符合上述条件才可以认定为自首,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这样认识自首才是完整的、系统化的。

可供自首对象

1.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2. 自首人所在单位。3. 城乡基层组织。4. 以上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员。
延伸阅读
  1. 探讨贪污罪是否应该免予刑事处罚的合理性
  2. 如何规避交通肇事罪的刑事处罚
  3. 聚众斗殴轻伤民事赔偿不赔会怎么样
  4. 被告人免除刑事处罚后是否会有案底记录?
  5. 醉酒驾驶是否可以豁免刑事处罚?

刑罚运用热门知识

  1. 民事诉讼中欺诈罪的立案标准
  2. A级通缉犯自杀身亡,追诉时效是否消失
  3. 缓刑需要交费用吗?交多少费用
  4. 徇私枉法从犯怎么处理
  5. 敲诈勒索2年了还起诉吗
  6. 单处罚金和缓刑哪个好
  7. 写悔过书对量刑有影响吗
刑罚运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