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12-17
犯罪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然而,对于某些犯罪较为严重的罪行,即使自首也可能仍面临死刑的判决。
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为自首。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然而,对于社会危害较大的罪行,过于宽容地对待自首者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与预防犯罪的目的相悖。
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果他们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自首者的适当量刑是自首从宽制度得以正确实施的保障。根据中国刑法第57条规定的量刑一般原则和司法实践经验,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下三点:
犯罪人投案自首可以结束其犯罪所造成的持续危害社会的状态,但这并不能消除其对社会造成的损害。犯罪人投案自首仅表明其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态度,而不能改变其原本的犯罪事实。因此,在决定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量刑时,必须以其犯罪事实为主要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首先根据有关法律确定刑罚幅度,然后结合自首的从宽情节,把握严宽适度,避免过于偏袒或过于严苛。
具体考虑自首情况是量刑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首的时间:犯罪人投案自首的时间早晚可以反映其悔悟的早晚,同时也说明了犯罪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持续时间。
(2) 自首的原因及动机:犯罪人犯罪后的认罪、悔罪、悔改心理是自首动机的重要要素。投案自首的同时表明了其悔悟程度,在量刑时应予考虑。
(3) 交待罪行的情况:交待罪行的彻底性和主动性可以反映投案者是否真心悔悟。
(4) 犯罪分子的主动表现:审判人员在量刑时应特别注意这四个方面的情节。